南丰圈 发表于 2014-7-10 17:46:58

濒临灭绝的传统手工艺

江西省南丰县民间手工业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十分鼎盛。学好一门手艺,终生衣食无忧。那时,大多数穷人家的儿子都以拜师学艺来讨生活,而选择行业十分重要。当时有号称“五坊”(粉,纸,染,烟,油)、“六匠”(铁、木、篾、制革(皮)、泥水、裁缝、)这些手工艺都有着各自的用途。他们大多以家庭为主,甚至祖辈几代相传为业、兄弟相教、姑嫂相学,经营方式多为“前店后坊”、“前店后厂”的来料加工。常见的“父子厂”、“夫妻店”,“兄弟坊”都以自产自销为主。据南丰县商业志记载,建国初期我县手工业就有铁器、木器(小木、圆木)、篾器(竹器)、泥炉、鞭炮、黄烟、豆腐、服装、钟表等行业,从业人员近300多人,绝大多数是个体手工业劳动者。在合作化高潮时期,他们分别被组织成七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后由手工业联社领导。可是,在改革开放35年后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向了新兴事物,传统民间手工业及手工艺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手工艺那凝聚着繁琐复杂的工序及技巧也受到现代化生产速度与数量优势的冲击,手工业濒临淘汰失传的危机。若干年后,那些细腻精巧的传统手工艺品必将成为古董,进入收藏品市场。手工艺制作也将成为仅供休闲的旅游观光表演项目,只为展现前辈先人的生活方式,展示传统手工艺的风采。我县现存的手工艺及从业人员也不多见了,手工业面临着后无学者,手艺失传的窘境,我觉得很有必要把濒临灭绝的传统手工艺及其流程详细的记载下来。我相信,终有一天它会成为弥足珍贵的史料。1.南丰泥炉: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必须经过选泥、晒泥、浸泡、练泥、车坯、割炉、煅烧、筛灰等18道工序,制作的泥炉具有“表面光洁、图案清晰、造型美观、工艺精巧、经久耐用”等特点。南丰以前的县办泥炉厂早已倒闭,仅留下两、三家私人泥炉厂。现存的文瑞泥炉厂祖辈三代从事泥炉制作,文应根退伍后师从父亲制作泥炉,十八道工艺样样精通,他家解放前从爷爷文福生开“复发”号泥炉坊,做泥炉(当时称盐炉)。后解放初1952年他父亲文爱清学习父亲制作盐炉,1956年一批私营泥炉作坊响应政府号召组建了南丰泥炉社,1960年后改为南丰泥炉厂。南丰泥炉经过几代人的技术革新,制作的泥炉远销周边省市及全国各地。

2.南丰豆腐皮:豆腐皮是南丰特色食品,它精选优质黄豆、古井水,经筛洗、脱皮、浸泡、制浆、过滤、蒸浆、煮浆。以干柴文火,挑皮凉晒,纯手工精制而成,其色泽金黄,油光发亮,质地细密均匀,味道鲜美,柔嫩爽口。从前,渣坑村、前江村制作的豆腐皮销往各府周县,闻名遐迩。如今,洽湾镇桃源村渣坑堡、上店村前江堡依然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手工艺。桃源渣坑的厚张豆腐皮和前江的薄张豆腐皮是食用、送礼的佳品,特别是冬天销量极好。
3.南丰水粉:南丰水粉的制作要求特别高,传统方法是:首先必须选用一级白早米做原料,然后浸泡大米、石磨磨米、布袋过滤压浆、揉粉成圆团、上锅蒸煮熟、石臼打烂、搓成长团放入铁制粉筒压榨,经过龙杆(木制工具)一次次增加木块加压,粗细粉丝从铁底板小孔压出、成形于塘锅中煮沸捞起、再放入冷水缸内冷却、最后捞起待用等多道工序。现在,南丰水粉制作工艺简单多了,原料换成小谷子米,用磨米机磨米,石臼改用搅拌机、现用机器挤压水粉。南丰水粉历来就是老百姓的早点之一,一年四季百吃不厌。除县城外许多乡村也有水粉坊,较有名的水粉洽湾、莱溪、杨梅坑、茶花庙、东坪、市山、彭家堡、水坑尾、瑶蒲、桥背街。以前靠近县城的农村村民为搞副业,经常到城里上户兑水粉,用大米加上几毛钱即可,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冬天人们一清早就到做粉坊去吃出筒粉,搞点酱油、辣椒一拌就能吃,味道可口。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一大早几个菜市场水粉店就开始忙碌起来,许多外地客人来到南丰,大多数南丰人会邀请客人及亲朋好友去市场上吃上一碗水粉的。南丰水粉的汤水做法亦十分讲究,在物资丰富的今天,只要你想吃鱼、还是猪肉、牛肉、等随时就可以买到,用这些来加工泡粉做汤味道极其鲜美,只要品尝过的人,定会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4.南丰水酒:水酒是南丰的一大特色,中国很少有这样的城市,从早晨开始,便沉醉在甜美的酒文化中。南丰,就是这样一个极具休闲气质的县城。每天早上,南丰便在水粉与水酒的氤氲爱抚中消磨。有朋自远方来,水粉、水酒更是待客上品,客人也只有吃过水粉,喝过水酒,才算是真正到过江西南丰。南丰水酒有甜酒、关生酒、杂酒、冬酒、料半、双料之分,同属黄酒系列。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洗干净,浸透,上甑蒸熟,起锅后,用井水淋冷却至微温时,放入酿酶(酒药),拌匀后入缸,压实盖严再发酵(酒釀三、四天出酒,冬日还要多保温几天),到第四天糟香浓郁并化糟(指酒釀可以推动酒糟),再加水。水酒的酒精度由加水多少来决定,一般水酒每斤糯米加三碗水左右。双料酒加水2碗,后继续(坐缸)发酵,发酵时间依天气凉热而定,一般3-7天,然后过滤去糟,装在经过泡洗的酒坛里,用竹壳(塑料纸或厚纸)封口,放在糠堆里微火煴熟,便成飘香南丰,滋味无穷的水酒。而水酒之中的关生酒,最是厉害。这种酒与普通水酒不同之处是加水量很少,俗称“斗米一壶酒”,生酒去糟后装坛,长期放置发酵,不煴熟,由于酵制时间长,其酒厉害无比,豪饮者喝上两叁碗便会沉醉梦乡。南丰水酒,千年不衰。日常宴会庆典,无酒不成席。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把酒抒怀,交流信息,陶冶情操,早已形成南丰的特色酒文化。
5.南丰灌芯糖:属徐家边村制作的最有名气,是南丰春节传统特色食品。从前,每到腊月,老百姓都会请徐家边的师父到家中来制做,或用糯米兑换灌芯糖。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只要从市场上便可以购买到。灌芯糖制作主要是用麦芽和糯米,制成稀糖后反复拉扯,拉成米糖,做斗灌芯有芝麻、花生、黄豆、桔饼、白糖等,经反复搓拉、扯断成型等多道手工工序,最终制作成爽口、松脆、香甜的灌芯糖。如今,徐家边村已成为灌芯糖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各地及超市,深受食客欢迎。
6.南丰沙岗草纸:沙岗村民自古以来做草纸,草纸也称土纸、火纸。它的用途较广,普遍用于吸烟点火、祭祀祖先、房屋墙面粉浆等。草纸工艺繁复,做一次草纸,需花上两、三个月,经过近百个环节才能生产出一批成品草纸。造纸加工从选竹、砍竹、敲碎、晾干、下水浸泡、石灰腌制、再浸泡、水沯打碎、泡浆搅拌、淘浆筛纸、收水挤压、榨干整形、切割纸张、上橧蒸熟、凉嗮干后捆扎成型上市销售。一年之内,生产四次,除去成本,纯收入甚少。现在从事草纸制作的工艺也减少了很多手脚,制作草纸村民为数不多,销量骤减,用不了几年,手工造纸将彻底淡出人们的视线。


7.南丰三溪黄烟:三溪乡原有一批祖传制作烟丝的手艺人,尽管吸旱烟者逐渐减少,但他们以烟丝制作为副业,承袭着这门老手艺。三溪黄烟在南丰久负盛名,烟叶的制作有精选烟叶、除梗备料、上油配料、切割整形、上榨压紧、修整边角、刨制黄烟、包装成品等复杂繁琐的工序,还必须以红烟叶加黄烟叶,两种烟叶混合配制,才能刨制成金黄色的烟丝。传统手工黄烟香气纯正,深受吸(食)烟者欢迎。
8.南丰傩面具雕刻: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县亦被称作“傩舞之乡”。南丰傩面具雕刻属民间木雕手工艺,分演艺型傩面具和欣赏收藏型傩面具,外形都十分精致美观,具有汉民族文化特色。现有一批以张宜祥、罗春明、邓水亮、王建明、邓伟、张国辉、罗春亮、邹昌根、王栖次、等傩舞面具雕刻艺人队伍,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南丰特色的傩舞面具。傩面具用材分跳傩面具,常用杨木、樟木等,收藏欣赏一般采用名贵木,香樟木、红豆杉等雕刻制作。其技法采用: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等手法。神鬼人兽,造型各异。以开山面具最富特色,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的综合运用,使造型丰富多变。南丰傩面具色彩亮丽,表情夸张,极具欣赏性。
9.南丰陶瓷器: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很早就有陶瓷器,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南丰陶瓷器与南丰白舍窑在北宋初年,以创烧青白瓷为主,曾是重要民间窑场。陶瓷器制作工艺大致相同,(1)选土:选用粘度高的陶土,一般用高岭土。(2)练泥:将土倒入水中,和均匀,从中淘出精细的泥土。(3)制坯:将选出来的泥土成型,作成陶瓷器胎型。(4)修坯:将外形修平、磨光、挖底、钻眼等精修。(5)晒坯:将陶瓷胎放在架子上晾干或阴干。(6)上色釉:在表面用画笔画上图案,有的陶瓷器还会在画好图案之后施若干层釉。(7)焙烧:将陶瓷器放入窑中,封窑焙烧,冷却几天后出窑,陶瓷器就制作完成。南丰陶瓷行业在宋至清朝曾经十分鼎盛,后以生产陶器为主,建国初期成立陶器社,文革后改作城关镇陶器厂,之后又改名桥背陶器厂。时至今日,南丰仅余五、六名老人从事传统陶器手工艺,陶器制作将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衰败的陶器厂也将化作尘埃。
10.竹篾器(篾匠):在我县有5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民间家庭竹、篾器使用十分广泛,有的竹篾器做工考究,属于工艺品。篾器的原材料为竹子,有水竹、金竹等,金竹质地坚韧,做出的篾货坚固耐用。其制作流程:一是破篾(划篾)。指将竹子用刀劈成均匀光滑的竹片,也就是将竹片剔成4到6层不等的篾片。二是打折做架。以编织筛子为例,打折,就是用纵横交错的手法编制筛子的筛席,根据编织手法的不同可以编成“升字底”和“扬叉花”两种。做架,就是用竹片来固定筛席的底架,两者完成后拼合到一块。三是夹口锁边。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将选取的两个竹片弯成圆圈,把拼合后的筛席和底架内外夹紧,用竹子最外层的青篾绕上几圈,一件篾器就制作完成。自古以来家用篾器的种类有:篮子、筛子、簸箕、背篓、箩筐、蒸饭的折子等。竹器制作:看似简单的竹器,制作时却需要不少工具,有大锯、竹刀、尖刀、手锯、挖铲、圆刨、木钻等。制作竹器精选材料至关重要,尤其是竹椅、竹床、竹橱,这些需要通过烧、烤定型加工出来的竹器。但它结构精巧,一不散架、二不被虫咬、韧性好、不变形,质量更胜一筹,到了夏天,深受百姓喜欢。


11.打圆木:圆木工艺不同于普通木工,制作上受圆木工艺的局限。一、圆木工艺选料严格,一般用杉木心材,最好选用老杉木。二、计算耗材准备下料,通常根据器物高矮和开口直径计算,板材下料长短由器物高矮加1至2公分,板材厚薄由器物决定,通常木盆下料厚实,木桶下料轻薄,总耗材宽度由器物开口直径乘以圆周率求得。三、砍削,将每块备好的板材选锯口平直整齐的一端作大头(圆木工艺将开口向上的一端称为大头),大头一定要平整,因为每块木板拼接都以大头为基准点。选板材四角平整的一面定为内面,然后将板材砍削成等腰梯形状,内面两腰小于外面两腰,大头内面宽度和小头外面宽度相同,这样做才能使器物圆整。四、靠尺,上板凳刨两腰。将板材一侧腰在板凳刨上刨平,然后将刨平的一侧腰部横放在板凳刨床上与刨床面贴合,将靠尺上所做器物刻度与大头向上腰部贴合,此时,板凳刨靠尺己形成三角形,仔细观察靠尺与腰部的间隙,若无间隙便说明此板材己平整好,再上靠尺直至无间隙为止,用尺量大头边长度是否符合所做器物周长,如过长就要将多余板材刨削掉,过短则补上板材。五、上销拼接,上销前要在板材腰部划线钻两眼,划线钻眼部位必须每块板材一至,这样便于拼接,划好线后钻眼,然后将每块板上两枝竹销,拼板料时宜大小板材组合,直至围成圆形。六、用铁丝给器物上箍把拼接板扎紧,然后用圆刨将器物内口刨圆刨光,内口刨好后取箍用木工刨将外面刨光成圆形。内外刨好重上箍扎紧。七、锯齐底部,用木工刨将器物上下口刨光。用桶底锼锯在器物底部内口锯线,若制作盆器,则在锯线底部用圆铲开槽,若制作桶器,则在锯线上部用圆铲开槽。八、槽口开好后用尺量底部直径,(量底部直径要多量几次,取大值)根据底部直径拼接底板,用圆木工艺自制的划线圆规划出底部,用曲线锯将底板锯好,用一字刨将底边削圆,最后装底板。九、将做好的器物晒干擦白桐油,阴干百天左右,重新扎器物腰箍和底箍,然后再擦红桐油,阴干后即可使用。
12.打草鞋:草鞋曾是中华民族传统劳动鞋,是绵延我国几千年历史的足履之一,如今,只能在乡间和葬礼上依稀可见。南丰莱溪乡平家岭村,有二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吴桂英俩叔娘,仍然执著于打草鞋。草鞋的编织材料主要是稻草、麦秸和布条。草鞋穿起来轻便、通风、防滑。早先,打草鞋是农民基本生活技能之一,现在,人们虽然不再穿草鞋,但有的地方,每逢丧事,孝男孝女还是要披麻戴孝穿草鞋。想必,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丧葬习俗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草鞋也将走进历史博物馆。
13.打铁器(铁匠):铁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必不可少的家庭用具。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乡村。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并不易学。俗话说“打铁冇样,边打边像。打铁也称“铁匠”。铁匠“铺”通常为一间房子,屋里靠墙作个大火炉,炉边架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迅速放到大铁墩上,趁热打铁。由师傅掌主锤,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师傅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仅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可以说,在老铁匠手中,坚硬的铁块变方、圆、长、扁、尖,不在话下,任他拿捏。南丰传统铁器成品有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此外还有如门环、泡钉、门插等。南丰目前铁匠甚少,县城西门关口只有一家封毛子铁匠铺继续经营着。现在南丰以发展蜜橘为主,乡村使用农具铁器逐渐不用,造成乡村的铁匠也相因减少。打铁其实就像一支交响乐,风箱拉起,曲子奏响,随着不断加热,风箱会在平缓均称的节奏中加速,强劲的节拍充满火红的希望。灶中的火苗,随风箱的节拍翩翩起舞,在劲风的吹奏中奔腾跳跃,最美妙的是师傅把铁器放入水槽中,随着“叽吱”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宛如音乐的何止符,淬火完成。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确是男人的事业。这是因为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那几十斤重的大锤抡番起落,需要多大的力量与何等的气度,打铁不仅是体力活,更是精细活。而今,铁匠铺的风箱早已被鼓风机代替,拿二捶的已被电动气锤代替,角磨机、切割机、电焊机等现代化工具都派上了用场。即便如此,打铁,仍然是男人的事业,是力量的象征。
14.传统理发:走在南丰县城街上,随处可见装修华丽、设施先进的时尚发型设计屋和美容美发店,而那老态龙钟的传统手工理发店却踪迹难觅,也只有在破败的老街上还能找到一、二家,最具代表性的算是老城西门外石佛寺旁(石岩下)的老式理发(剃头)店。一把老式木椅和铁椅子,一排简易陈旧的架子,电推剪、剪刀、胡须刷、刮刀搁在简陋的桌上,旧旧的电吹风挂在斑驳的墙上,像老电影一样散发着往日时光的气息。65岁的老储师傅依旧坚守着他半个世纪前学来的手艺,从14岁师从父亲理发,熟练的技术早已炉火纯青,修剪、修脸、修眉、掏耳、刮胡子,精湛的手艺让客人如坐禅般身心放松。
15.钟表修理匠:盛行在南丰上个世纪30年代的钟和70年代的表,也是当时的奢侈品。 到了90年代各式各样的钟表,有进口的国产的机械表、石英表、电子表、坐钟、挂钟、立钟、闹钟,供大众选择使用。大家都知道,因有一块准时的钟表,戴上它可以不误事也可以做更多的事。人们的步履会加快,工作的节奏会紧凑,生命的效率会提高。在当今手机铺天盖地而手表不再稀罕、也不再贵重、不再时髦的今天。当然还是有一部分进口名贵表另有市场,但修理钟表的人就少多了,原修理钟表世家的胡生禄师傅尽管现在生意比较清淡,收费还是公平合理。偶尔还有老式自鸣钟拿来修理,有的钟表只需换电池、有的上上油,紧紧发条。立等可取,有些钟表则需要花一番工夫精修才能修好。当他把修好的钟表递给顾客时,即使无尘埃总要轻轻地擦拭,上紧发条再仔细地对一对时间才交给顾客。钟表修理这个以前我们在街头随处可见的老行当现在越来越少了,胡生禄师傅能坚守这行这么多年靠的是过硬的技术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16.打斗笠:斗笠兴盛于上个世纪的我国乡村,斗笠是下雨外出常用的必备雨具,也是乡村作业的必要生活用具。在乡村农民他们利用山上的毛竹打(编织)斗笠,他们婆媳相教、夫妻共作、姑嫂互学。他们从破篾、编织到斗笠制成全套手艺样样精通。形成了富余劳动力利用空闲时间制作斗笠,也是农闲时作为家庭副业的一种手艺。同时搞活了乡村经济,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在今天斗笠越来越少派上用场,新型雨具的优越性取而代之的将斗笠淘汰。原来农村的传统手工艺和竹制手工艺品濒临灭绝。现仅存南丰三溪乡南堡村还有几个留守老人继续在打斗笠,守望着家园。
17.金银匠: 黄金白银,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人们喜爱将金银打制成各种各样精美的饰品,来装饰打扮自己。以前的金银饰品多为手工打制,想要打制金银饰品的人,会找一家有名的手艺较好的金银店,把金银带到金店里,金店的师傅会当着顾客的面把金银称重量,定成色,让顾客选好式样再当面为顾客打制金银饰品。 金银匠的工具一般是砧子、锤子、锉子、钳子、火枪(用嘴吹),还有各式的模具等。金银匠每天过着敲敲打打的生活,顾客送来的金银或饰品需要改打新的款式,金银在回炉后,经过一番捶、敲、压、剪、吹、刻、磨后,一枚枚戒指、一根根簪子、一副副手镯制成后亲自交付给顾客。顾客最担心的就是金银匠缺分短毫,老金银匠手艺人非常注重自己的技艺和名声。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金银首饰店到处可见,现在大多数金银首饰是工艺厂生产出来的。因工艺水平的提高,制作出来的金银产品精制漂亮深受年青人的喜好。在南丰民间习俗里,年青人谈婚论嫁要讲礼金和金银、戒子、手首饰等。小孩满月娘家婆婆要准备好手镯、脚镯、百家锁、银项圈、如凉圈上的“八仙”银饰等金银饰品。以上一些手工精打细制的金银饰品除了使用还可传世收藏,如今依然有很多百姓延续了这种风俗。

高翔 发表于 2015-5-26 21:54:32

时光车轮滚滚,曾经精致的手工,丰富精彩勤劳质朴的日子渐渐随风淡去,热闹繁华的赶集是曾经的欣欣向荣。而如今,泥瓦萧条,钢筋水泥层楼平地起遍地开,灿烂的笑容却少了许多真挚爽快,传承与消逝,遗忘与发扬,勤劳与慵懒正在无规则的变化,谁也不知道后来会怎样?好比看舞台古戏,看赛龙舟,看曾巩研墨起笔,曾经以为的繁荣,也未曾有谁料想一切皆将随风拂逝,而如今一切正是开始,我辈将创造哪些经典以留后人传承……

zhang 发表于 2014-12-1 08:43:33

南丰太漂亮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

沫沫 发表于 2014-12-1 12:55:11

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

zhang 发表于 2014-12-1 14:56:56

南丰人顶起来了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zhang 发表于 2014-12-1 14:57:15

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

小布 发表于 2014-12-2 08:13:04

32个赞

白发魔女 发表于 2014-12-11 20:47:10

多难看到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nfqu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仙美 发表于 2015-1-7 11:56:40

南丰人赞起来!

☆云朵_q8VW4 发表于 2015-5-26 18:56:42

南丰人太厉害。赞赞赞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濒临灭绝的传统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