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H 发表于 2018-3-30 11:35:57

【风物志】味蕾上的纸、指尖上的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这么一群人数百年来,一直默默地在青山、绿水、翠竹中传承着老一辈们留下来的传统工艺。
没错,就是军峰山麓下的秀美南丰,这里自古有洽湾的豆腐皮、沙岗的草纸这一说法。
洽湾的豆腐皮

洽湾豆腐皮是由明代商贩江志亮研制而成,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也是省内外有名的土特产产品,与蜜桔、泥炉齐名,被誉为"南丰三宝"之一。

豆腐皮都是纯手工工艺制作的,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并具有大豆精华、低糖蛋白、营养丰富、色泽金黄等特点,且包装轻巧,体积面小,携带方便。

豆腐皮的加工不仅满足了市场供应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南丰县一带,每逢春节,几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要摆上一道油炸"纸包",这道菜就是用豆腐皮卷的。

沙岗的草纸沙岗做草纸始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用军峰山上的嫩毛竹为原料制作而成。

原来沙岗这一带有六七个村庄都使用土法造纸,如今只剩下沙岗一村了。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纸在最初发明的时候多是用草提制的,故名草纸,至今仍有部分地区沿用此称呼。造纸术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

大致归纳为四个步骤:一、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二、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三、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四、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草纸也称土纸、火纸。它的用途较广,普遍用于吸烟点火、祭祀祖先、房屋墙面粉浆等。草纸工艺手工繁琐,做一次草纸,需花上两、三个月,经过几十个环节才能生产出一批成品草纸。

清康熙年间,沙岗村的先民就是看中了军峰山下这块丰盈的水资源,从外地搬迁至此,造纸谋生,因此造纸工艺也随之代代相传。

当地生产的纸叫火纸,主要用于祭祀。采用嫩竹做原料,经过选笋、压榨、磋笋、抄纸、切割等二十多道工序,最终才制作而成。产品具有质地良好、纤维细长、拉力强、张片均匀、色泽淡黄、卫生无毒和经久不被蛀蚀等特色。

据沙岗村宗谱介绍,沙岗村的传统的造纸,一直都是沿用祖宗传下的古法造纸工序生产。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明代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覆帘压纸"和"透火焙干"等有关造纸的工序和方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物志】味蕾上的纸、指尖上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