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 发表于 2018-12-9 10:47:34

教海无涯,研课作舟一南丰附小数学组研课活动小记

   
时间的脚步总是如此匆匆,转眼间,历时三周的研课活动不知不觉就已结束。"聚智试讲"、"课堂分享"、"同课再赏"、"前思后想",我们一路学习一路思考,步步留痕步步温暖。
 聚智试讲一慎思



"上什么?""怎么上?""本课要关注学生什么?能给予学生什么?""学生的理解误区会在哪?如何去破解?"⋯⋯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而一个人的思考总是有局限性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打开眼界,跳出窠臼。集体备课、试讲分析、教案改进,"聚智试讲"追求的正是课前慎思,一个团队的课前慎思!
课堂分享一笃行


  课前慎思是幕后的研究,而研究的成果需要课堂分享这一平台完完整整地展示出来,同时,执教老师的教学理念、对数学的理解、对课堂的把控、对学生的关注也同样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呈现。

       《轴对称再认识(二)》这节课,刘国友老师自始至终在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交流,让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上下》一课,符少武老师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并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是有趣的。"这是符老师带给学生的美妙感受。


   在《数图形的学问》这节课上,邓君平老师整节课凭借不同的背景材料入手探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围绕“你是怎样数的?”和“你是怎么算的?”这两个中心问题展开教学。放低自己的姿态,同学生平等对话,是邓老师不懈的追求。
同课再赏一厚积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厚积而薄发,多听名家的课、多观同仁的课,扬其长避其短,去其伪存其真。同课再赏,追求的是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沉淀,在沉淀中反省,在反省中成长。

前思后想一明辨


  每一堂课都是流自执教老师心中最美的旋律,它们无不浸透执教老师的心血。反思,不仅是对自己课堂的深情回眸,更是对自己课堂的严厉审视。         

      听刘国友、符少武、邓君平三位老师的课后反思,听他们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细致、冷静、又不乏幽默。


 听课时专心虚心,评课时真诚坦诚,这是对执教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课堂的尊重。肖志明、江奇景、刘慧妍三位老师的评课,无不经过客观理性的思考,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评长议短皆让人心服口服。


 互动环节,吴蔚平和郑宏毅两位老师就"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资源"这一话题,结合本次研课实例和自己的经验,即兴发言,赢得掌声一片。
  
学海无涯,教海亦无涯。愿你我以研课为舟,慎思笃行、厚积明辨,在学习与实践中磨砺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早日抵达成功的彼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海无涯,研课作舟一南丰附小数学组研课活动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