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光 发表于 2016-1-12 09:22:41

南丰县著名的手工传统特产豆皮制作工艺

  

  春节的脚步一天天临近。记者从南丰县城驱车二十分钟左右,来到洽湾镇上店村前江村小组,探访南丰县著名的手工传统特产豆皮制作工艺。“吱呀”一声,一幢老式砖胚房的木门应声而开,记者抬头往漆黑的屋内瞧去,村民江春祥、江爱英、江小行正在忙碌着,借着窗户透进的亮光,灶台上方烟雾缭绕,屋上挂着的金黄豆皮层层叠叠,甚是壮观,飘出一股豆浆的清香味。
  “春节节前市场上手工豆皮十分抢手,我们村制作豆皮的传统,至少有四五代人的历史,豆皮主要被人们当作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村民江小行边在灶台前添柴边说道。洽湾镇前江村是传统工艺制作豆皮的专业村,据了解,前江村80%的农户加工豆皮,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前江村产的豆皮俏销南昌、上海、北京及本市各地。据南丰县志记载,南丰豆皮由明代商贩江志亮研制而成,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南丰豆皮历来与驰名中外的南丰蜜橘、南丰泥炉齐名,是南丰传统三大特产之一,被誉为“南丰三宝”之一。
  在这户农家的土灶上设有6口平底大锅,灶边立有一口1米多高的大水缸,头上房梁上悬挂着100多根麻绳,晾晒了1100多张薄薄金黄色豆皮,场面颇为壮观,刚晾晒上的豆皮下方有三个高脚木架支起的炭火盆用来烘干豆皮。六口平底锅内奶黄色的豆浆正在小火慢熬中,村民江春祥与妻子江爱英轮番上阵,每隔两三分钟,待豆浆皮形成,一人用铲子在锅边沿轻轻铲一圈,用嘴吹一下豆浆表面,用一只手指在豆浆面上轻点一下,查看凝结的豆皮厚度、熟度及韧性如何,凭经验在口感恰好时分,用竹签将豆皮揭起,并一张张挂在绳子上晾干,整个过程娴熟有序。刚挑起的豆皮细腻平滑富有光泽,随着逐渐风干,表面起皱,完全风干后,透明光亮且边缘皱褶纹理如花。合伙人、邻居江小行适时不断地给灶台添柴加火,并将炭火盆移到合适的位置,一边将差不多干透的张张豆皮反复折叠两遍,防止粘连,豆皮以20张为一打,按齐边角,整齐美观。
  家庭作坊式生产加工的南丰豆皮,都是纯手工精制而成,生产工序有漂洗、浸泡、去皮磨浆、熬浆、过滤、加热、揭起、摊晾等。首先农家作坊在加工豆腐皮之前,前一天下午开始清洗黄豆,25斤豆子倒入大木桶中反复淘洗四五遍,过滤掉豆壳及其他杂质,浸泡15分钟,再搓洗三四遍,将洗好的豆倒入干净的簸箕中,等待次日凌晨3点左右,起床磨制豆浆,添入山泉井水,电动机磨豆20分钟。磨好的浓浓豆浆过滤后放入锅边大缸里,然后倒入几口锅内待豆浆表层结皮时即可。晾干即成的南丰豆皮,产品具有低糖蛋白、营养丰富、色泽金黄、嫩滑可口等特点,且包装轻巧,体积小,携带方便,便于运输,由于纯手工制作的豆皮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在节庆日供不应求。江春祥表示,临近过节全村有30多户人家做豆皮,几乎一天12小时生产,制作豆皮的个中艰辛自不待言,村里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做豆皮了,太辛苦,费时。
  豆皮制作过程当中,洗豆和磨豆过滤出来的豆壳和豆渣都不会浪费,村民们把豆壳和豆渣当作肥料,或喂猪、喂鱼、喂牛,可谓环保节约。一般下午收锅时,余下的豆浆加水,可用来泡饭、煮饭,营养价值高,锅里铲下的锅巴,可加大蒜、韭菜、佐料进行爆炒,吃来浓香四溢。南丰的纯手工豆皮可与肉一道做汤,可泡饭,也可做成纸包(春卷),为翻滚的火锅增添一份美味与鲜香。
  “来尝尝鲜,可蘸上一点锅里的豆浆,很好吃的!”热情的村民招呼记者一行当场品尝刚晾干的豆皮。当满屋弥漫的豆香还萦绕在心中,味蕾上生发出甜甜的味道,层层金黄的豆皮带来的视觉享受,耳朵中还有老乡淳朴亲切的话语,这不就是期待中的浓浓年味么。
  
  
  
  在作坊里晾晒豆皮,下方用炭火盆进行烘干。
  
  村民用手指分开粘连在一起的豆皮。
  
  豆皮包上肉菜馅成为“春节纸包”,色泽金黄口感香脆,很受欢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丰县著名的手工传统特产豆皮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