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光 发表于 2016-1-29 09:17:43

依据公式算一算 咱还能陪父母多久

   日本有本畅销书,叫《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在书的封面上有一个公式: 假使你的父母现在6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是20年,并且你没有跟父母同住,那么,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1小时,所以: 20年×6天×11小时= 1320小时,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原以为还有一年又一年的相处时光,没想到却这样被公式化为不到两个月,让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过。春节将至,我们身边的南京人和父母又能相处几天呢?他们的故事中,又有多少人的身影呢?    春节7天假,光应酬就要花去6天    “有时大年初一就被朋友叫出去了。”在南京珠江路某公司工作的小李说,他离家来宁工作已经7年,现在还不能确定过年是否有完整的一天用来陪父母。小李每年只回山东老家一次,这次假期有7天,已有三四天的档期被朋友预订了。    他说,这次回去要先后参加两个朋友的婚礼,还有一些高中同学要聚会。另外,还要去给几个老朋友拜年,待在家里的时间可能不会太多。记者询问为何不多留一点时间陪父母,他说,很多朋友都好久不见了,如果不去参加聚会,以后大家就可能不会再叫他。“有很多朋友关系还是要靠这几天来维持的,至于父母,平常多打打电话就行了。”    在小李看来,即使过年陪父母的时间不多,但平时多打电话问候父母,父母也会很开心。他认为,平常孝顺父母才是最实在的,而不是一定要在春节多陪父母。    一年见面:3天距离:南京—徐州    现实很骨感,明知亏欠却很无奈    雷先生,1981年出生,在南京一家传媒公司工作。2012年结婚,2013年生娃,孩子由丈母娘带,如今他与在徐州老家的父母一年见面的时间不过短短的3天。    “单身时,假期我都会回去,宅在家里陪父母唠唠嗑。”雷先生回忆说,变化就发生在有了孩子以后。“孩子还小,带回老家不方便,而且家里边太冷,温差大容易生病,所以现在一般就过年回去待几天,两三天吧。”有了小家以后,即便回家,跟以前也不一样了。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另一方面要照顾妻子的情绪,毕竟老家的一切对妻子来说都不太熟悉,所以无形中跟父母交流的时间也就变得更少了。“虽然我经常会打电话回去,跟父母聊聊天,但当面说跟电话里讲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只是等我每天忙完老婆孩子,再想去找父母说说话时,老人家都已经睡了……”说到这里,雷先生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力感。    父母对自己的爱、对孙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每次回家,都大包小包带回满满一车的东西,有一次,妈妈要给雷先生寄自家种的水蜜桃,虽然他千叮咛万嘱咐说不要寄了,桃子不耐放又重,寄过来邮费还贵,但妈妈不听,寄过来的时候一箱桃子果然全挤烂了。“对于父母,我肯定是有感情亏欠的,这种痛藏在心里的某一个地方,但明知有亏欠也弥补不了,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悲剧。社会上真正不孝顺的人还是很少的,大多数人没法陪在父母身边都是因为被戴上了枷锁,迫于无奈,现实就是这样。”    一年见面:5天距离:南京—南通    妈妈织5年小孩毛衣,暗示我们生个娃    童女士虽然每周都会给父母打电话,但是每年回家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不是因为要照顾孩子,而是因为不生孩子,每次回家,爸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什么时候生个孩子就好了!年近40岁,不停被催生,让回家的她常常不知道如何自处。    童女士和先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个人就迅速地扯了证。小两口感情很好,注重个人生活的品质和自由,晚上忙完工作两个人就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从结婚第二年父母就开始催生,但是童女士和先生都是坚定的“丁克一族”,两个人的规划中没有生孩子这件事。于是从每年的节假日都回家,到如今只有过年才回去,一年见面时间有5天。    “你知道吗,我每次回家都看到我妈在织小孩的毛衣,织完就给我看。从5年前就开始织,织完送给亲戚朋友家的小孩,然后再织再送……我妈今年68岁了,现在她的眼睛大不如从前了,才不得不放弃织孩子毛衣这件事。”    一年见面:10天左右距离:南京—广州    总想着孩子,来一次就包很多饺子    严女士1979年出生在长春,家里有姐姐、妈妈,母女三人相依为命长大。她和姐姐分别结婚后,一个移居南京,一个到了广州,而老母亲则选择在广州照顾姐姐家的孩子。“我们家是这样的,每年过年轮流,今年回我老公家,明年就回我家。”严女士说,这种轮庄还是协调后达成的共识,结婚以后回哪家过年根本就是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一年见面时间大概有10天。    “我老公是海安的,他还有一个妹妹。他们那里有规矩,腊月二十九要祭祀祖宗,而且必须是男孩。”所以一开始严女士的公公坚决要求两人每年过年都回海安,她坚决不干,后来才同意一年轮一次。今年过年,应该是轮到去公公家过年,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妈妈已经70多岁了,严女士就按捺不住回家的心,“本来我想,要不索性分开过年,我老公带儿子回他老家,我自己去广州陪我妈,但是我妈坚决不同意,她怕我在婆家为难,也怕坏了这个规矩,明年婆家也不肯让我把孩子带回广州。”于是,严女士想了个折衷的办法,元旦假期前提前请了几天假,加上假期,自己单独回了趟广州。    除了飞回去,严女士的妈妈也会抽空在南京住几天,但是待不长,一是因为广州还有孙子要她照顾,二来她过来住,严女士的婆婆就得暂时去女儿家住。时间长了,老人也觉得不合适。每回回广州前,严女士的妈妈都会包很多饺子留下来,“因为她觉得我在这边吃不到地道的东北饺子;她觉得酸菜和饺子才是代表她的东西,这个家里只有她会包。她觉得我爱吃,但其实,我并不爱吃酸菜和饺子,因为过去在东北,这两样东西早就吃腻了。不过,我一直没有告诉她,我还会陪着她一起包……”    虽然妈妈和姐姐远在广州,但严女士觉得三个人的心永远在一起,平时自己吃到什么好吃的、用到什么好用的,都会随手给广州寄一份;妈妈在广州看到有新鲜的鹅蛋,也非要千里迢迢带到南京,“我告诉她这些蛋没法上飞机的,不要带了,她就煮熟几个带过来……”    一年见面:大半年距离:南京—南京    父母常远游,出行前爱留十盘菜给我    在朋友们眼中,90后的薛小姐有一对另类的爹妈。在所有同龄人的父母都围着他们的工作、婚姻大事团团转的时候,薛小姐的父母退休后却开始了环球旅行,2015年,有小半年的时间,老两口都在外面。    “他们先后去了南非、北欧好几个国家,每回出去都是半个月左右。”薛小姐告诉记者,每次出门前,爸爸都会做十盘以上的菜放在冰箱里,让她每天热着吃,因为他们也知道女儿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上夜班,或者有饭局,并不常常在家吃饭。薛小姐的父母生孩子比较晚,今年正好60岁。他们的旅行,流程一般是这样的:约上十几个朋友到旅行社定制专门的路线。“这些朋友有的是以前他们的老同事,有的是邻居,还有的是之前出去旅行中新认识的朋友。”一开始出国旅游,薛小姐的妈妈常常因为当地没有热水而不适应,后来就干脆带烧水壶去自己烧,但是现在很多国家也有热水提供了。热水的问题解决了,语言的问题又来了。只会说简单的英语单词,让薛妈妈到哪儿都离不开导游。于是回国后,她就报了老年大学,已经学了两年多的英语了。“你不知道,我妈天天在背单词、句型,学得特别认真,有时候我都会恍惚,感觉我和她的身份对调了。”有一次,薛小姐把妈妈念英语的视频发到网上,带有南京腔的发音笑翻了不少朋友,但是大家也真心地为薛妈妈点赞。    父母经常远游,薛小姐虽然偶尔有些失落,但内心还是相当赞成的,“我觉得老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出国都要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年纪再大就会不适应了,我希望他们抓紧时间出去玩,反正陪我的日子以后多了去了!”     子欲养趁亲还在    网络红人咪蒙最近的一篇《你知道父母有多盼望我们过年回家吗 》触动了很多人。文章中写道:父母吃最差的米坐没有空调的公车,只为了给我们攒首付;他们费劲地学上网,只为和我们视频聊天;他们每天盯着天气预报看,只为了知道我们在另一个城市热不热冷不冷;他们总是随身带着手机,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离不开我们……    南京近日也出了一条新闻。一位“60后”孝子带着“90后”爸妈旅行,21天自驾9000公里。从武汉出发,途经湖南张家界、凤凰,贵州安顺,云南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玉溪,缅甸,云南石屏,广西北海,海南三亚,广东湛江,湖南衡阳、岳阳,最终抵达南京。    亲情,藏匿在我们的血液中,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子欲养趁亲还在,年轻人再忙,也该抽时间看看老家的父母。同时也鼓励老年人要学着为自己活,活得舒坦,活得精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依据公式算一算 咱还能陪父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