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光 发表于 2016-1-29 09:27:19

两个北欧艺术家假办一场艺博会

  

  
  
  
  
  2015年,世界范围内共计举办了269场艺术博览会(Art Fair),也就是说,平均每1.4天就有一个艺博会召开。这些海量而同质化的艺博会不仅让国际藏家们行程满满,也催生出“艺博会疲劳症”。来自北欧的艺术家双人组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日前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带来个展“好博”(Well Fair),将88件作品以虚拟艺博会的形式呈现给公众,而整个展览也体现出艺术家对于现今牢不可破的艺术体制的反思,亦是对艺术市场中最具话语权的艺博会机制发起“挑战”。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4月17日。
  现场
  当“酒吧”成为作品
  提起艺术博览会,你会想到什么?在巨大挑高的白色空间里,画廊的展位鳞次栉比分布其中,为数庞大的艺术品映入眼帘,而现场永远是人头攒动。“好博”把UCCA这个非商业的美术馆空间切分成一个个网格式的展位,戏仿了世界上大多数商业艺博会固有的建筑形式。
  展品有的被置于储货箱中,有的仍被塑料膜包裹,有的以半完成装置的方式呈现或斜靠着墙壁,由此,展览的情景也变得模棱两可——仿佛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除了展位,现场还设有“贵宾室”“酒吧”“洗手间”“接待处”“拍卖行”“出版物和衍生品售卖区”以及“紧急出口”。但展览本身并不涉及任何销售:“贵宾室”大门紧闭,“酒吧”吧台是反方向的,不向任何人开放。而处于艺博会中心地带的“拍卖行”,被展示在一个调暗灯光的小房间里,房间的两端是拍卖台以及事先录制好的拍卖师主持竞价的声音,中央是数排空座椅。这个虚拟的拍卖行也是艺术家去年创作的一件作品,名为《二级》。这些作品看似都在邀请观者进入,实际功能的设置却拒绝了任何形式的互动。
  背景
  并非首次“假扮”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自1995年开始合作,此次是他们在中国内地的首次个展,88件展品从欧洲、亚洲与北美地区征集而来。
  在考察了UCCA大展厅的场地后,他们决定将个展以艺博会的形式表现。这并非他们首次采取虚拟场景的方式呈现作品。他们2001年的作品《即将开幕/无力的结构,第242号》在纽约一家画廊展出时,画廊的门口和窗户被“即将开幕:普拉达”的字样覆盖,所用的字体也是奢侈品牌普拉达的标志性字体,艺术家借此映射艺术与商业相互结合的现象。
  除了将UCCA展厅打造成艺博会现场,他们还曾把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装扮成“失败的建筑师公寓”,把纽约柏晗基金会的建筑转化为20世纪80年代典型的纽约城铁,将首尔的三星美术馆布置成一座机场的航站楼。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的专业背景是诗歌与戏剧,这也是他们对不同空间特性保持敏感的原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个北欧艺术家假办一场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