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毒 发表于 2016-3-18 19:16:49

农村独身男人的孤独与压抑丨活着

                                                

在浙江东部的一个小山村里,全村400多人口,2013年止共有12个独身男人。他们多因为性格腼腆、贫穷、生理缺陷等未能娶妻生子。虽然少了家庭的羁绊,但是他们承受着晚年孤独和性压抑的隐痛。摄影/项新平 编辑/王崴

胡联康,1947年出生,父亲离开已有40多年,母亲也逝世10多年,有两个妹妹出嫁。由于父亲死得早,家又失去顶梁柱,母亲又要供养两个未成年的妹妹,所以家庭条件十分差,改革开放前家里年年缺粮,导致胡联康一辈子没娶上媳妇。

大年三十下午,胡联康用塑料布遮挡墙壁的破洞,以免雨水漏进屋里。贫穷是很多人无法婚娶的主因。

大年三十晚上,家里冷冷清清的,胡联康独自在家看电视。

胡云火,1952年出生,早年丧母。由于年幼时落下耳聋的毛病,加上先天性的斜眼,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为了照顾他的生活,村里让他承包垃圾打扫,每天有27元的报酬,加上低保户的补助每月100多元,温饱基本能解决。

胡云火有高小文化,写得一手漂亮字,也算是村里有文化的人,当年生产队还叫他记过工分。近几年他申请了残疾证,带上助听器,生活方便了些。

独身生活中,衣服都是攒几身一起洗。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有七情六欲。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难免有性的要求,但“性”对独身的男人而言,需要却不能满足。他们面临着“性饥渴”的压抑。

胡长广,1970年出生,智力、语言能力与正常人有一定差距,因此一直未找对象。现在他给一个气筒厂打杂工,赚点钱维持生活。

没有老婆的胡长广,不管衣服被褥多脏,也懒得洗。

胡永良,1956年出生,15岁时没了娘,30岁时父亲离世,自己终身未娶。为人木讷,说起话来比较冲,高小毕业,但没有手艺,一生在田里做农活。晚年多病,无依无靠,生活艰难。他想进镇公办养老中心,但因年龄够不上,未能如愿。

平时他省吃俭用,一角钱当一元钱来用。

胡永良家还用着几十年历史的土灶头。

胡双强,1962年出生。年轻时也有人给他介绍过对象,但是他害羞腼腆,不太会说话,不讨女孩子喜欢,最终独身。由于他有制篾、烧土锅炉的手艺,收入还算可以。有时候还会养土蜂,采蜜换钱。

无聊的时候,胡双强就躺在床上看上大半天的电视。

村里的独身男人们有时扎堆凑在一起打牌,打发寂寞的时光。

胡岩星,1952年出生,年轻时家里穷,人又老实,没一样手艺,加上没人关心他,就一直独身到老。

1999年,胡岩星因腰椎间盘突出在中心医院开过一次刀,落下轻微的残疾。2008年他又因脑血肿做开颅手术,花去医药费15000多元。如今只能靠100多元的低保费生活。

胡德胜,1958年出生,幼年丧父,由母亲带大,有一个弟弟。年轻时家中连饭都吃不饱,加上他与弟弟老实巴交不大会讲话,没能赢得姑娘芳心,兄弟俩均未能婚娶。2014年弟弟困病无钱医治去世后,就只留下他一人,日子愈发孤独。胡德胜经常独自发呆。

一个人吃饭没伴,胡德胜就常站在门口吃。

胡子徽,1947年出生,年轻时当过兵,有几十年的哮喘病,现在身体不好,失去了劳动能力。

胡子徽的母亲已95岁高龄,平日都靠他照料。独身男人既要养活自己,又要照顾年迈的长辈,这也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这些农村独身男人们形单影只地度过一生,老年后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便陷入绝境,心理上越发忧郁。他们盼着政府能出台更多的政策关心他们的晚年,希望村里帮助他们解决养老的后顾之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独身男人的孤独与压抑丨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