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南丰圈

    查看: 2188 | 回复: 0

    毒毒视频认证
    发表于: 2019-7-22 18: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油画《曾巩像》创作小记
    2016年,我创作完成历史画《吴阊雅集——明代书画艺术》,作品于该年年底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文化部、财政部、中国文联),展览结束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是我第一次创作大型历史绘画,也是我第一次用油画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的形象。作品完成后受到了美术界的一些好评并入选《2016年中国美术年鉴》,也正是在此画的创作过程中,我萌发了一个强烈愿望,那就是将来一定要为曾巩创作一幅肖像,以表达我对这位南丰历史上最重要文化名人的深深敬意。
    尽管史料缺乏对曾巩的形象描述, 但关于他的艺术作品并不算少。在古代绘画中,以清代画家上官周《晚笑堂竹庄画传》中的《曾文定公像》最为出色,较为深入人心。然而用今天的眼光看,形象刻画的深入程度不够,造型的准确性亦欠佳。而曾巩文化园的雕塑作品,艺术水平虽然不错,但窃以为,它亦未能准确传达出曾巩的气质,略有英雄主义的概念化倾向。至于视野所及的其他的一些现当代作品,坦率地说,在艺术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者造型僵硬,或者比例失调,遑论人物气质的表达。相比较而言,南丰本土画家揭小华为县博物馆创作的曾巩生平组画,其艺术水平属于上乘,但遗憾的是,揭老师未能创作一件有分量的独幅肖像作品。1983年,南丰画家叶小平曾为“江西省纪念曾巩逝世900周年学术讨论会”创作了一幅曾巩肖像并悬挂于会议主会场,肖像神态平易自然,可惜未能保存下来,实为憾事。
    客观说,进行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肖像创作具有相当难度,在林林总总的作品中,成功的例子并不太多。这其中,蒋兆和所塑造的杜甫、张衡形象堪称典范,已为广大人民所熟知,而叶毓山则运用雕语言,成功再现了李白、苏东坡的艺术形象。他们的作品揭示了一个重要创作原则,那就是艺术家必须深入研究人物的生平与作品,必须深入到人物精神世界的内部,绝不能简单地将今人穿上古代衣冠便率尔操觚。
    我并非曾巩研究学者,但对曾巩的生平有一定了解,也粗略读过他的文字,少量文章及诗歌还能背诵,此外,相关研究的学术成果亦较为留意。但是,能否创作好曾巩肖像,我依然没有把握。作为一名专业美术工作者,我很清楚理想与情怀并不等于结果,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艰苦的劳动中。对于曾巩像的创作,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作品必须体现专业水准,必须在艺术上经得起推敲;二、曾巩 的形象必须得到家乡的认可,尤其是长期从事曾巩研究的专家们的认可。要做到这两点,我必须全力以赴。
    由于从事过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我对宋代绘画较为熟悉,创作时,我认真研读了宋代的人物绘画,尤其是《睢阳五老图》与《香山九老图》等经典。其中,《睢阳五老图》曾为清代南丰县令狄学耕所收藏,再次翻阅它时可谓倍感亲切。同时,我也再次阅读了沈从文的名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期获得对宋代衣冠制度的进一步了解。
    我首先决定吸收上官周《曾文定公像》的某些造型因素,因为这幅画像的影响较大,它建立了人们对曾巩形象的初步概念——相貌清癯,文质彬彬,完全符合他作为“千秋醇儒”的精神特质。因而,我果断舍弃了官服形象,重点突出其作为文人的属性。
    我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了一位青年模特,他的脸型与我想象中的曾巩较为吻合。我让他穿上古装并设计了十余个动态。几经草图勾勒,我决定选择拈须的动作。这个动态平易自然,能较好体现曾巩老成稳重的性格特征。
    曾巩的宦海生涯并不顺利,《宋史》中讲他“偃蹇不偶”,概括得十分准确。因而,我心目中的曾巩绝不可能是潇洒豪放,而是如其散文那般“温醇典重、雍容平易”,这点在曾巩《局事贴》的书法风格中也有所体现,的确可谓“书如其人”。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把上述两点作为人物形象刻画的重点,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接近人物的精神世界。
    画面中,曾巩头戴东坡巾(也叫高士巾),身穿交领襴衫,系吸收宋画《香山九老图》的着装样式。我先较为客观地按模特形象作画,以取得较为准确的结构关系。但是,由于我使用的模特是青年,还必须将其处理为中老年的特点,这一过程费了不少周折。画面在反复数次之后,我便脱离对象进入到完全的创作状态。早在创作《吴阊雅集——明代书画艺术》的过程中,我便有一个深刻体验,那就是一定要传达出古人的韵味,无论是利用摆拍的照片资料还是利用模特写生,都不可能直接将一个现代人变成古人,必须高度重视对“古意”的表达,它要求画家必须在现实模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提炼与强化。油画长于写实,作为一个一直从事具象人物创作的画家来说,画像一个现代人并不困难,但画“像”一个一千年前的古人则绝非易事,我因此仔细分析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古代画家普遍运用了程式化的处理手法,著名的五代顾闳中名作《韩熙载夜宴图》,画中人物众多,但眼耳鼻的刻画都带有程式特征,尤其是眼睛。在塑造曾巩像的过程中,眼睛的改动次数最为频繁,我虽然收集了许多中老年男性眼睛的素材,但无论怎么画,始终觉得缺乏古意,更缺乏韵味,而当我尝试用“丹凤眼”的形态来塑造时,人物的“古意”顿时显现了出来,似乎也更为“肖似”曾巩了。同时,我还吸收了《睢阳五老图》的衣冠表现技巧,没有强调东坡巾的体积及细节,而是以略带平面的方式强化外形,与交领的重颜色形成呼应,突出形式意味。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修改,我心目中的曾巩似乎慢慢呈现了出来。
    画像中的曾巩,年龄大致在60岁左右。从熙宁二年开始,曾巩自求外补,辗转奔波,已逐渐步入晚年岁月。这一时期的曾巩,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诗文成就都已达到顶峰。对绘画而言,它不是文学,也不是影视剧,只能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作为创作者,我理想中的曾巩形象,应当就在这一时期。
    此外,手部的刻画亦有所用心。曾巩是文章大家,他的手绝不能过于强调结构,我努力想把它画得柔软而有文气,指尖处也希望能略带一丝敏感。当然,这一切都不能与头部冲突,必须符合画面的整体关系。
    创作前后用了约一周时间,对一幅60x80cm的作品来说,这个时间并不算短。我不断地根据画面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反复调整人物的边线及五官形态,调整塑造上力度的强弱,乃至每一个笔触的大小、方向及形状。我希望作品的整体效果能非常大方,既要体现油画语言的特点,体现油画在写实方面的长处,又不能陷入过度的细节刻画而丧失古意。总之,我力图用西方绘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一位中国古代文人的理解和敬意。尽管之前有过大型群像绘画的经验,但用独幅肖像画的形式塑造一位古人,对我来说,也还是第一次。
    现在,作品已完成并捐赠给南丰县博物馆,但我依然忐忑,我很清楚,它能否经受家乡父老的检验,能否经受历史的检验,还需要时间来证明。数日前,我得知邱模楷先生在看到拙作后,坚持于病榻上撰写了一篇文章,对作品多有褒扬,读后十分激动,更十分感动。邱先生是我极为尊敬的曾巩研究专家,也是一位卓有所成的地方史研究学者,《曾巩像》能得到他的肯定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欣慰之余,再次向邱老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从小生长于南丰,对这片土地有很深的情感。这篇小小的文字既是我的创作手记,也是我向故土的汇报。倘若拙作能对曾巩的千年诞辰纪念活动有所用处,我将兴奋不已,作为一个画家,那将是莫大的荣耀。
    封治国
    2018年8月21日
    微信图片_20190722182929.jpg
    X


    封治国先生油画《曾巩像》
    微信图片_20190722182935.jpg
    《曾巩像》捐赠仪式。封治国教授(右)把《曾巩像》送到中共南丰县委书记吴自胜先生(左)手里。
    微信图片_20190722182938.jpg
    吴自胜书记把《收藏证书》授给封治国教授。


    跳转到指定楼层
    南风网络科技 www.nf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20000664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