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guilera° 于 2016-6-7 10:44 编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跟我讲到人脉的重要性,今天我给你们讲个别人的故事吧。
一位朋友,毕业后来到北京,朋友牵线,认识了很多在某个领域有一定成绩的人,加了微信,打招呼后,他并没有约吃饭、喝咖啡。甚至朋友提起某个人时, 他会说暂时不要牵线了,等有机会吧。 可能你会好奇这是为什么?多认识些人物不好吗?
互联网时代,人与人认识非常方便,想要找到某个人,变得非常容易,只需要1到2个中间人。甚至不需要中间人,只需要通过在行、某个微信群或者一场活动即可。
但其实,社交成本很高,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时间。一顿饭的功夫,一次相见,四五个小时就没了。而四五个小时,我们可以干什么? 我想,至少看半本书,思考很多问题,拜访一个客户。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社交不重要,而是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如果每天下班后,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社交活动中,不学习,用不了多久,整个人就会很疲惫。而且,当能力达不到的时候,冒然进入一些圈子,只会放大信念,变得眼高手低,而不会踏踏实实做事情。
社交建立人脉很重要,但我认为比这一点更重要的就是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有些资源,可能是天生的,比如出身、外貌等,但很多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后天获得的,比如才华与能力,付出的心态等。
在上海,我朋友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一家企业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助理。 这份工作有一个好处,平常接触的人都是企业老板。一般能拿出几十甚至上百万做咨询的企业,都很有经济实力的。
他告诉我他接过的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当家的是一位漂亮的女老板,资产过亿,开一辆红色玛莎拉蒂,特别帅气。他还特意去和这辆车合影,照片给我看了,里面的他站在车旁,都不知道如何摆Pose。 还有一个,老板是台湾人,很少来上海,但在上海有一套别墅,一年只住2次,但还养着2个人,帮着打理,开销几十万。他跟我说他都没有见过他,整个过程接触最多的是他在大陆的职业经理人。
在和这些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可以清醒地意识到一点,工作结束后,他们是不会成为朋友的。即使再多接触,也不能。 当然,如果他努力工作,表现的特别好,可能会成为他们的一个员工。但是绝不会是朋友。他只需兢兢业业地干活,做调研、竞品分析,出报告。偶尔跟着老板和他们一起吃饭,他也只充当端茶倒水的角色,不多说一句话。默默地听他们讲话,尽可能地去理解他们讲的商业模式,做事情的方法。 因为生活层次差距,有时候他跟在一些高档酒店吃饭,一些菜,他甚至没见过,但是为了避免尴尬,他从来不吃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直到看到他们如何吃,然后跟着学。
不能在一个水平上,平等对话,努力挤进这个社交圈又有什么意义呢?即使因为某一项工作,吃过一顿饭,可这不代表就是朋友了,别人的资源就可以给自己用。 与其把心思花在这样不现实的事情上,不如把心思花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 当你在某一领域特别出色时,就会和他们平等对话。 就像他们公司的女老板,她也没有这么多资产,但她特别擅长品牌定位,甚至资本运作。思维缜密,总是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所以很多老板都愿意和她做朋友。她很nice,非常聪明有智慧,可以帮老板赚到更多的钱,发现更多的商机。 我想我们要做的就应该是这种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做出一些成绩。 提升自己远比认识那些高档的人脉更重要。
合作的方式,无外乎,你出钱我提供服务,要么我资源置换。这是特别残酷,也是特别公平的事实。当我们资源不够多的时候,和别人合作,很多时候,就变成一个索取方,自己心里有负担,别人心里也难免不舒服。
我有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别人对我的帮助,不一定马上还给别人。当他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一书中,关于人脉,也提到:“如果有一天,某个人经过长期的积累,真正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他必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 他也建议:“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人脉很重要,但比人脉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实力。只有自己拥有了足够多的资源,在和他人交往时,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得到重视。 与其在一个饭局接一个饭局中游走,不如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学习一门技能。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渴求的很多东西,都会送到你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