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扩大产业规模、示范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优质品牌创建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在桑田镇古城村稻虾混养基地,湛蓝的天空下,大片绿油油的生态水稻长势喜人。水稻田间的环境,能给龙虾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而在稻田里养殖龙虾既可以疏松土壤,又可抑制田间杂草的滋生,有效实现了稻虾共生互利互惠。基地负责人李吉晨告诉我们,今年是他种植生态水稻的第三年,上半年基地小龙虾产值已超过130万元,预计下半年生态水稻产值将达到40万,一地两用的生态种养使基地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桑田镇古城村稻虾混养基地负责人李吉晨说:“ 我们今年种植了260亩生态水稻,预计产量能有30多万斤,目前已经全部被订购完了。实施稻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这种模式经济效益高,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等这次水稻成熟收完后,我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生态农业是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在太源乡隆汐湾生态农业园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抓紧推进鱼菜共生农场建设。据了解,隆汐湾生态种养面积达300亩,园内引进且推广应用现代示范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并正在建立完善与养殖、种植示范园配套的高标准循环系统,着力打造示范高效的农林业循环经济模式,辐射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
太源乡隆汐湾生态园总经理黄福保说:“ 今年我们共投入300多万建设这个环保、健康生态种植基地,共有10个大棚,包括蓝莓采摘、蔬菜种植。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鱼菜共生系统,这个主题通过养鱼的粪便浇灌蔬菜,蔬菜通过鱼的粪便释放出营养(氧气)养育这个鱼,这个系统大概在十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步伐,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程推进产业发展升级,努力开发“立体式绿色农业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农户”以及“订单农业”等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种养新型农业。与此同时,我县按照“做大产业建龙头、做大龙头促产业”的思路,重点引进、建设和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近4万多农民从事生态农业开发,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