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个人觉得,本质上撤销是信息流动过程中一个拟人化的过程,在信息流动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因素造成信息传播不顺畅。如何解决不顺畅,也就有了撤销。
我认为微信撤回参考了邮箱的信息撤回功能。一般来说,相同系统内(比如网易邮箱、QQ 邮箱)的邮件撤回,只要对方没有打开,发出去的邮件都是可以撤回的,并没有时间限制,用户也能够依此判断发出的信息是否已被对方阅读。 对此我也在朋友圈和大家讨论了下:Charles:减少错误信息发送,另外增加聊天趣味性; 至于撤回还有痕迹,可能是考虑到一条信息发出去,收到了新的消息提示,但点击进去发现啥都没,留个撤回痕迹在告诉别人这确实有过新消息,只是撤回了而已 Rinka :撤回就撤回,还会显示有撤回,这点做的很奇葩! 郭明哲:我撤回了两条信息,你们有木有很恼火,觉得我莫名其妙? 张征:回归本质 撤回的目的是避免错误的消息发送,而为什么告诉别人你撤回了消息 我猜应该是产品设计之初做了权重 相比不告诉而言 更加符合社交属性吧;我猜微信产品经理在做这个的时候 没考虑的这么复杂 Gogofishing:我觉得会感觉不可告人 鲍立科:我觉得撤回功能符合微信一贯的对消息隐私性的保护理念。 在朋友圈评论里面,如果不是同为好友,是看不到其他人评论了,强调了圈子。评论了朋友圈内容以后依然可以删除,聊天当中可以撤回发送的消息, 还有发朋友圈可以有选择性的让一部分人看到,或看不到。都是这种理念下的策略。
对于撤回功能:腾讯公司公关部人员介绍说,微信之所以推出消息撤回功能,是因为之前常有用户反馈因 " 手抖 " 发错信息而后悔莫及。 在此前的版本中,微信已经推出过语音信息的取消发送功能,即用户在录音时,不想发送此条语音了,上拉至屏幕中部即可取消发送。 此次推出 " 撤回 " 功能,算是一个补充和完善。
我个人认为这个功能和我们日常聊天的时候说的 " 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道你能不能感受到? 人们在生活中的交流沟通中,是不会真实的存在 " 说出去的话,还能收回来的 "。也就有了 " 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 一类的话。 包括最后的撤销提醒,也就是说 " 我这句话似乎不妥,需要重新思考后再说。" Charles 说 " 增加了聊天的趣味性 " 也是一点。不过我更希望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且这种情况就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趣味性并不是核心的需求,而是担心出错、不妥,才会把话收回去。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聊天场合(也就是场景和目标用户了),总会有些话到嘴边,发现不能说,说了会有问题或者不便。 是不是 " 撤回 " 能帮你挽回损失呢? 说到损失,其实是人的另外一个 " 性 " ——怕失去。 因为我们担心说出去的话,会对对方的认知造成负面的或者不好的认识,从而会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判断、评价等等。 想一下,你是不是有的时候发了一个表情,觉得不妥而撤回呢?
对于撤回后提示:如果不提示,那什么事情就没有发生过,也没有人和人交流的上下文。 这也是促进交流的手段之一,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趣味性。因为在真实的交流过程中,趣味性只是交谈的缓冲和增进交谈的手段。
提示撤销后:1.对于暧昧对象,对方会不断猜测这是什么意思。内心的 os 也许是酱紫的:发还是不发,说还是不说,什么呢什么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 如果是好朋友,对方会想:哇塞你撤回了啥你又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或者是:哟,发给谁的内容啊,来来,我们八卦一下。 3. 对于领导同事,有时候可能真的说错话必须收回来,这种情况要对方知道你看到他的信息且有回复就可以;还有时候,是因为: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接上面)。 也有人说,这是微信自保的方式之一。我相信这是一个很低优先级的考虑和原因。
这是我在知乎看到一段有意思的交谈:
:我爱你
您撤回了一条消息 :你刚才说啥 我没看清? :没啥啊 你看错了 :嗯 好 ( ∩_∩ ) 其实我也爱你,不用撤回 ………
THE END
感谢参与讨论的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