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本地  >  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振兴 勾勒秀美乡村新图景
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振兴 勾勒秀美乡村新图景
2019年12月28日 16:21   浏览:6660   来源:初色南丰

“赣东屋脊”军峰山下,分布着众多古老而神秘的村庄。在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正在发生崭新的变化。其中最具典型的,当属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

石邮是闻名遐迩的傩村,被原国家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誉为“中华傩文化第一村”,2006年石邮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石邮傩舞“大伯”罗会武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舞(南丰跳傩)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6月石邮村又被评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可谓荣耀之至。

作为一个有着近九百年历史的古村,石邮村是如何将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之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品位,并为破解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提供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启示与经验。

着眼生态宜居,建设秀美乡村

石邮村距南丰县城并不远,仅10余公里,交通便捷,这里地处军峰山南麓,前往攀登军峰山的人们从三溪走的话,都要经过石邮村。石邮村党支部书记吴应财介绍,该村幅员15平方公里,现辖五个村小组,居358户、1278人。

据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石邮村《吴氏重修族谱》载:“石邮之祖始于希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由龙塘(早废)迁此建村,曾名白桔窠、石油,后改称石邮。清初,石邮吴氏经五百多年发展,经济实力雄厚,东西各建祠堂。村庄以颂扬科举登仕的文魁坊、世科坊、登隽坊、世沐坊等牌楼和西位祠(吴良臣公祠)为中心,东有东边巷、中巷、横巷、铁炉巷,西有西边巷、廊下,南有圳旁下大路和东位祠(吴清臣公祠)、孝行坊、烈女坊等建筑,北有排上、墩里上民居,村内农舍鳞次栉比,巷道纵横交错,是南丰几大村落之一。

20世纪50年代,村庄基本保留原貌,但牌楼仅存世沐坊。随着生活改善,人口增多,村民频建新房,村址不堪容纳,遂在村北嵊头山另辟新村,沿名石邮。而古村因生活设施和条件跟不上时代需求,遂人丁渐稀,这也是国内许多古村衰落的重要原因。

民生是至关重要的。南丰县委、县政府2018年启动“三溪石邮傩文化小镇”建设项目,并列入县重点项目,投资概算2000万元,石邮村迎来千载难逢的一个历史发展机遇。三溪乡党委、政府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要按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秀美乡村建设的要求,以古村为基调,以傩文化为主线,将石邮村建成一个“古色与绿色相映、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生态宜居村庄。

石邮村现已完成了项目规划范围内的地下管网、电网、道路“白改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村庄美化亮化等工程,建成了傩文化广场、银杏休闲广场、傩舞庆丰收广场、花溪涧等集文化、健身于一体的休闲场所,实现了宽带网络、安全住房、改水、改厕“全覆盖”,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难、洗澡难、如厕难等民生难题,村庄变得更清洁、更宜居。

同时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工程。以全村无垃圾治理行动为抓手,对生活垃圾和面源污染进行集中治理,严格督促保洁员认真履职,确保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填埋场高效运行。并建立了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现村庄环境保洁常态化、规范化。

着眼乡风文明,做“活”古傩文化

首先是加强村中古建的修缮、保护与利用,进行傩文化升级打造,建设石邮傩文化民俗村。

石邮村古建筑保存丰富,其中明代建筑29栋、清代建筑17栋,尤其是傩神庙、太尹公旧址、东西二位祠堂、世沐坊、真君殿、福主殿、师善堂等建筑古韵犹存,蔚为壮观,实属难得一见之古村。

这次项目建设,为做“活”古傩文化,石邮村配套改造提升了傩神庙,兴建了傩文化广场,修复了村中古牌坊,利用修缮后的古屋建立傩文化学堂、傩文化展馆,等等。这些文化设施进一步提升了石邮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石邮村的傩文化气息变得更加浓郁。

建造“风调雨顺”牌坊。寓意石邮乃至南丰傩舞的初愿。“傩”字为单人旁加一个难字,傩的来源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神话来解释自然并表现他们征服自然的愿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提升打造傩神殿。这次用青砖重新铺设了殿前广场地面,使广场功能更加完备,古韵更加浓厚。古朴神秘、庄严肃穆的傩神殿,是石邮傩舞的起源之地,每年都在这里举行隆重而盛大的起傩仪式,“跳傩”就从这里开始。石邮傩神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10年),大门上端雕琢“傩神庙”三字,两侧石柱上杜撰一幅楹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道尽傩文化的渊源和精髓。庙内木柱上雕刻着对联,神座上端坐“傩神”塑像,高大威严,顶部悬挂“浩气光天”牌匾,以显其职,以颂其德。左厢房墙壁上嵌有原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题写的“傩为汉神,千年传承”的碑文,以彰其史。

兴建傩神殿门前广场一侧的傩舞演艺广场。占地500㎡,设有三层观傩台,中心为傩舞表演场地。整个演艺广场呈圆形,可360度视角俯视观看傩舞表演。广场建有六根石柱,每根石柱雕刻了五个不同角色的傩面具,形象地展现了石邮傩舞的表演氛围。演艺广场可容纳观众达四、五百人。

门楼牌坊修复。在石邮村有“七个门楼八口塘,太子脚下晒谷场”之说,七个门楼分别为孝行坊、烈女坊、文魁坊、解元坊、世科坊、登隽坊、世沐坊,其中世科坊鉴于现行道路和房屋的原因难以修复,保留原迹遗址,其余六个牌坊均进行了修复。它们代表着村中曾经的荣耀,也是石邮辉煌历史的见证。

傩学堂。把古屋修缮利用作石邮傩文化讲堂,详细地介绍了石邮古傩的仪式。石邮傩班从古至今都是由八人组成,按大小顺序称为大伯、二伯、三伯至八伯,傩班的传承是大伯、二伯、三伯手把手的教,傩班的接班程序也是一退一进。石邮傩仪则至今仍保持着起傩、跳傩、搜傩、圆傩以及请神、辞神、沿门逐除等古老的仪式。

傩文化展馆。也是把古屋修缮利用。这里展示的是石邮傩的11个面具,以及南丰别的本土傩班的面具。

吴良臣公祠,亦称西位祠堂。这是当地的大姓——吴氏祠堂,属明代建筑结构,占地400平方米。吴良臣公祠几经修葺,面貌一新,内堂宽阔,可容纳千余人,是吴氏村民每年祭祀活动场所,及村民们举办婚丧喜庆之地。每年傩舞起傩,首场必在吴良臣公祠跳傩,以此盛况来表达全体村民对吴氏祖先圣贤们的敬重与怀念。

还有其他古建修缮、民宿改造、廊亭建造、石板路铺设等举,在此不一一罗列。      

其次是持续促进民风转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评活动,抑制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积极推行绿色殡葬、一律从简,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

再是启动建设党建教育示范基地。其核心是党建主题教育公园,让党建与傩文化建设相辅相成。该基地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后,将成为石邮村乡风文明的又一个绝好载体。

着眼产业兴旺,追求持续发展

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是一个天然的有机体。石邮村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农业生产,实现绿色生产与生态环保的良性互动,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优化发展思路。蜜桔是南丰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石邮村从蜜桔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经营入手,大力推广“红美人”、“沃柑”等栽培技术,全力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工程,实现村民增产增收。

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养殖业,鼓励农户分散养殖,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蜜桔仓储、加工、运输、电子商务等配套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努力提升发展效益。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改革,成立了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润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农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傩文化产业、乡村旅游、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了村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产业发展效益。

近年来,石邮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聚焦“三农”,紧扣地域特色,大手笔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度融合,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石邮村情民情的特色发展之路。 

如今,石邮村的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得到了物质富裕的同时,也收获了精神富足,脸上洋溢着获得感、幸福感。走进石邮,整洁的人居环境与悠闲漫步的村民,构建起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景。(文/林九孙 图/邱禄生)

来源:中新网江西新闻

点击阅读原文,喜欢就点个看”吧!

头条号
初色南丰
介绍
不忘初心,出色青年!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