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646 | 回复: 0

    毒毒视频认证
    发表于: 2019-5-7 09: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暮春三月南丰行(下集)
      文/孙春亭
      之六:洽湾,心灵的故乡
      14日一早我们扫祭归来,南丰原政协主席、南丰县古村落保护协会会长李履才,南丰县人大副主任饶爱华,以及古村落保护协会的几位朋友已经等候在我们下榻的国安宾馆——上午我们要去南丰洽湾(古称漯溪)船形古镇游览观光。
      洽湾已被国家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优秀古镇名录 。古鎮距南丰县九公里。
      饶爱华主任牺牲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亲自开车陪我们前往。
      洽湾古镇依山面水,坐北朝南,67幢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古香古色,风格各异。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胡氏宗祠,占地面称1600平方米,落地柱就有256个,其建筑“气势浑宏,雄伟壮观,美轮美奂”,堪称“江南第一祠”。
      
      烟雨飘渺之中我们走进洽湾,一睹船形古镇的风采。
      我们穿过幽幽古巷,了解船形古镇的来历,欣赏修旧如旧的古宅;我们走进胡氏祠堂,赏视祠堂里斑剝的门版和风蚀的柱礅,倾听胡氏家族的传奇故事;我们驻足临河茶店,品一品这小店的芳茗。李履才会长为这小店写下的匾额《一碗茶》遒劲而灵动,自然成为我们议论的话题。
      蒙蒙细雨越发增添游兴。我们走在巨船的“船板”上——临镇沿河新建的木板路,听滄浪之水若琴瑟弹奏,声韵悠悠;望烟雨青山如水墨洇染,如诗如画。游人中的红衣花伞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如同雾里看花……
      “美了美了醉了醉了”!
      此时我忽然觉得此景似乎在梦里见过:这岂不是梦绕魂牵的心灵故乡吗!
      遂调寄《虞美人》填词以抒情怀。词曰:
      依山面水民宅老,古镇容颜俏。香樟神石系仙船,胡氏宗祠深厚傲江南。
      流如舞袖娇娥靓,烟雨琴音漾。梦中常有逐琼瑶,今把醉心长向漯溪抛。
      之七:老宅守望者之痛                                                15日上午,在南丰古村落保护协李履才会长等诸朋友们的陪同下,我们又赴付坊乡港下村访问。
      港下村座落在武夷山一隅盆地,海拔450米之高,是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的,当地有“鸡鸣两省(江西、福建省),声贯三县(江西南丰、广昌,福建建宁)”之说。
      

      港下村己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缘千年古柏和涓涓溪流,这里灵性深蕴,天然清新。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至今仍然保存着十几幢明清建筑。村前大小不一的水塘水田植莲种稻。远远望去,俨然一帧朴素的山水画。
      
      今天,受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村里的年轻人经受不住当代灯灯酒绿的诱惑,一个个都挤向山外挤向繁华的都市了。使原本清静的山村愈发静寂,甚至清冷孤独。留守古宅的老人足可为证。
      从山下到港下村,驱车蜿蜒六公里山路,我们走进了这偏远的古村。
      或许是阵雨刚过,湿濡濡的老屋如同守望老人,伸吟着滴下泪珠。有些老屋似乎是再也经受不住风雨的侵蚀,椽檩已经坍塌下来……
      我敢说:如果不尽快妥善处理,再有几场风雨,这些古建筑会坍塌得更甚!
      村党支书记带我们走进了一座已经锁门闭户的空宅。
      这是一处保存尚好的古宅。南丰古村落保护协会的刘裕黎理事前些时候曾经来过这里调研,她给我们讲述了这座古宅主人的故事。
      主人是一双年老力衰的夫婦。老夫已近90岁,老婦也有八十三、四岁了。夫妻相依为命守望着这座老宅。几个儿女都在山外打拼,省吃俭用都已经在城里购置了房屋,安了新家。但二老却执意拒绝搬出深山搬出老屋,他们说看不上儿女住的“火柴盒”,也不愿儿女在城里住。他们常常坐在老宅之前,呆呆地注视着那条通往山下的小路,只盼着儿女们有一天能回到山里,回来打理好他们家的莲塘稻田,回来管好祖宗留下来的老房子。
      随着年龄增长,二老生活越来越艰难了,甚至老婦有时还要上山坎柴。刘理事告诉我,那次来访时,二老哀求地望着我们说:“你们能帮着说服子女回到我们身边,我们千恩万谢,磕几个响头也值!”
      但是,子女依然没有回到这古老的山村,而老翁却在前些时候永远地走了。
      孩子挚意把母亲接到城里。
      山里留下了这一座空宅。
      这故事让我的心酸酸的。我为没能等来子女陪伴而去的老翁深感遗憾;为能下山与子女团聚的老妪感到欣慰 ;为这处空空的老宅又感到惋惜。
      我望着这片古宅,望着能引领游子踏上回乡之路的天灯,朦胧中似乎看见老人那一双眼晴正凝视着通住山下的路……
      在这条路上,许多人走出深山,虽然走出了许多成功或辉煌,但也有不少人走失了乡愁!
      有词《菩萨蛮·寄老宅守望者》为记:
      祠堂古宅闲临水。门窗半是青苔被。今日又山暝,身心霜雪凝。
      天灯空佇立。孤鸟村林泣。老眼已枯干,不闻游子还。。
      之八:石邮:纯粹原始的古傩之乡
      15日下午,我们一行又来到三溪乡石邮村。
      石邮村的祠堂庙殿保存完整,古韵犹存。其中明代建筑29幢,清代建筑17幢,令人流连往返。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却是这里的傩舞。
      据载,石邮古傩历史悠久,古朴神秘,内容形式独具特色,保持了古傩的“纯粹性和原始性”,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记得2014年我第二次访问南丰的时候也曾走进石邮,正巧赶上北京舞蹈学院的学子们在“傩神庙”前学跳傩舞。任正先生说他几次到这里都没遇上。他说我有眼福,让我走進庙堂一睹“傩仪”的举行。
      傩袖庙前挤满了观赏者。当地的傩舞老人教得认真,学子们跳得卖力。虽没着盛装没戴面具,朴拙的舞姿依然动人。我挤在一边观看,也见到不少游客偷偷地模仿。
      傩神庙是众神(面具)栖息之地,是举行傩仪的主要场所。此次前来我们还见到了傩神庙的“头人”吴义胜,他曾作为石邮傩舞的领班,闯过大市面。
      我们再次在傩神庙前合影留念。此次拍照与我们同框的还有几个小朋友,或许他们中有可能成为跳傩的后起之秀吧!
      据载,石邮傩班不仅登上过北京国家大戏院、北京舞蹈学院的大舞台,而且代表南丰出访过法国、日本、韩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正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傩舞已成为当地的传家宝。
      据网络最新报道,傩文化已经走进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他们排练的《我跟阿公学跳傩》光彩照人!
      遂调寄《河渎神》以颂石邮傩舞:
      起舞盛施妆,势雄步壮形昂。走街串巷逐灾殃,尽展行傩痴狂。
      何惧熊罴流疫抵,驱妖高举鞭辟。天下阴霾消避,桔乡花艳馨溢。
      之九:新城留有古樟香
      南丰县治所古镇琴城。         
      而新城则是在数十座村庄的土地上,沐浴着变革的春风春雨欣欣然生长起来的。
      多姿多彩的建筑和扶疏摇曳的花木,尽情描绘着新城的风光;宽阔的马路与时尚的华灯,串连延伸着如诗如画的远方……
      我喜欢新城的一街一巷,喜欢这里的一花一木!
      而我更喜欢新城之中兩株与马路相映生辉的古老樟树!
      据说,这是当地在创建这片新城时匠心独运、精心设计留下来的,显示着一代人对乡村古树的宽容与尊重。
      樟树又名香樟树、景观树等。初夏之际盛开黄绿色的花朵,夏秋时节生出绿油油的果实。香樟树还有“幸福树”的寓意:家有小女降生,父母便为其栽种一株樟树苗,谓之“出生礼”;待女儿长大出嫁时,便砍伐樟树做一双樟木箱子当嫁妆,箱子里面装有絲绸,祝愿女儿女婿长相厮守。
      “樟管人丁水管财”。
      

      走访南丰乡村,可以见到每个村庄的水风口大都有棵根深杆壮的香樟树,宽大的树冠厚厚的绿蔭,为当村民挡风遮雨,陪伴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因此,当地百姓视香樟树也叫“风水树”!
      城市的打造,尤其马路的拓展是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标志,它逢山削山遇水搭桥,一路高歌猛进,霸气十足。而面对这两株古樟,路却是顿生温情,柔柔地侧了侧身从树旁绕了过去。
      因为这两株樟树有着丰厚的历史记忆,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瑰宝。
      那株地势低的,端坐于石砌的方池,树身虽已大半截埋去,而枝杆依然舒展,新叶依然翠绿;
      那株地势高的,四周则筑起两道城牆,护卫着树的根与土,古樟越发苍劲雄威。!
      古树神姿立,樟香四处飘。
      这两株樟树似乎也懂的感恩,象一位博学的老者,热情地张开臂膀拥抱现实,同天南地北的客人打着招呼,叙说着曾巩故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古香樟与当今的车水马龙和谐相处,相映成辉,携手在南丰新城编织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留下了令世人足可仰羡的时代痕迹。
      2019年4月
      摄影/任正、丁晓安                                              编辑制作/饶爱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南风网络科技 www.nf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