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通过创新救助对象“全覆盖”、救助资源“大统筹”、救助力量“大整合”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进部门联动,提升服务能力,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近日,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和人民路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居民张国栋家中,了解他的身体,并为他们送去被子等慰问物品,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前段时间,县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收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预警,居民张国栋家有几笔较大的医疗费用支出信息,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到张国栋患重病,后续还需进行长期治疗,费用较多,难以负担,工作人员主动帮助他收集低保所需的证件材料,第一时间按照程序,帮助他办理低保。
居民张国栋说:“低保很快就办下来了,药费能报销很多,真是雪中送炭,让我踏实不少。”
让群众能得到及时高效的救助,得益于我省不断完善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可以对全省近400万低收入人口实行动态监测预警。平台从脱贫不稳定、主要劳动力死亡、大额医疗费用支出、残疾登记、失业登记等方面,设置12项“大数据比对”监测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触发预警,指引基层干部及时入户核查,同时通过完善简化申请、认定等流程,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实现“掌上办”。
居民张国栋:“不用出门,手机上就能申请,都是工作人员帮我一步步操作,非常的简单,不到十分钟就办结了。” 2024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原则,共新增139名残疾人纳入低保保障,全县累计实施各类专项救助临时救助803人次182.297万元,发放城市低保金796.5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465户7560人,发放农村低保金4544.2万元,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639.6678万元,发放特困人员护理补贴161.3155万元。 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负责人鲁伟说:“我们运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预警作用,与医保、教体、住建等部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信息共享、数据归集,及时发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开展救助帮扶工作。同时,我们开展线下‘必到必访’活动,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做到‘政策找人’‘送政策上门’,并通过手机APP,实现救助‘掌上办’,让群众不出门就能办理社会救助,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机制,不断丰富社会救助供给,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起特困、低保、低保边缘户、支出型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等5个层次救助对象。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对象信息资源库,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系统共用,实现救助服务“一网通办”、“全域联办”全覆盖。同时健全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加强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救助制度无法覆盖的对象,通过临时救助给予应急性保障。并通过放宽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实施“小额先行救助”,增强救助时效性,确保各类遇困人群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
编辑:胡义平、叶 鹏、余 欢、孙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