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查看: 1410 | 回复: 0

    小H
    发表于: 2018-3-13 0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H_njVG8 于 2018-3-13 09:55 编辑

    曾巩
    b5f10082a1d14d99c2de4e858d577ae9.jpg
          字子固,汉族,建昌南丰人,生于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1019年9月30日),卒于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1083年4月30日),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ddfc44ba0cbbc54ad89943b87f1baab0.jpg
    七绝 · 读书岩
    江南雨

    盱水婆娑落秋雨,

    岩亭璀璨著名家。

    子固诗书耀千古,

    琴城绽放雪桔花。

          三十万南丰儿女从小就知道,南丰县有个读书岩。县城南门关口,站在关口往盱江对岸看去,远远的小山腰有一个黑黑的小洞,那便是读书岩。
          那时候,人们都说以前有个文人在这里读书,后来做了大官。记得我们几个好奇的同学一起坐船爬上山去看,其实不是洞,是一个地面较为平坦的小山窝,“深丈许,高八尺,宽丈余”,别的什么也没有。我那时就想不明白,荒郊野岭的,跑到这里读什么书?
          古人为了读书,头悬梁,锥刺骨,什么狠招都用过,目的只有一个,求功名。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东汉·班固《汉书》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他们都学有所成,后来成为一代名家。
          还有凿壁偷光读书的,也有囊萤夜读、映雪夜读的,还有的跑到寺庙里借烛光读书的,讲的都是夜里读书的故事,但大白天到郊野山洞去读书倒是头一次听说。
    86b5a3d7914ceac677d623855a2d6c2f.jpg
          到这个岩洞来读书的相传就是文首提到的曾巩。曾巩到读书岩读书的事,史书、县志并未详细记载,有的地方说是幼年曾巩,有的地方说少年曾巩。
          大家都知道,曾巩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当年具体住哪,没有文字记载(2015年有考证县城盱江西路上水关的“秋雨名家”是曾府)。
          假使住在县城里,那时盱江上没有桥,小曾巩每天要坐船到对岸读书也是件麻烦事,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吃饭的问题也不好解决(也许有家人送饭)。而且似乎也不住在岩洞附近的村子里,否则曾氏祠堂不会建在洽湾镇渣坑村,曾巩墓也不会在莱溪乡杨梅坑村周家堡,所以早先我对曾巩到这来读书是存疑的。
          据《南丰县志》最早记载:“明景泰年间训导汪伦建曾岩祠亭,清光绪年间祠圮。邑令吴鸣麒复即岩为亭”,也就是说,最早是在曾巩故去约370年后才在洞前建亭纪念曾巩,因年代久远,应有传闻因素在内。
          存疑归存疑,相传归相传,但还是宁信其有的。
    da63ccce78c46075c78bb41fb427deae.jpg
          有一年,在洞外建了一个亭子,据说请了北京的大书法家题了“读书岩”三个字,后来才知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
          旁边还建了曾文定公祠(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有曾巩的生平及主要成就。于是读书岩从此就成了南丰的一个可以称为“名胜古迹”的景点,但凡春游秋游,都要到此来走一遭。
          有朋自远方来,也要带来炫耀一番,把做官写文章的先贤抬出来,印证“才子之乡”的名气不是虚来的,脸上有无限的荣光。
    0213dcd4ebf31d485a5760b26264f073.jpg
          南门尽头一上坡就是吊桥,站在桥上,东有老桥横亘,西有军峰耸立,近有宝塔临风,下有盱水长流,风景实在是美。
          细游读书岩,亭中的石桌石凳已有残缺,只有岩洞依然,黑乎乎的告诉我这里曾有先贤的踪迹,心底油然升起崇敬之情和身为南丰人的骄傲。
    5e6791cf4c8653b961a02497a8e7b652.jpg
          读书岩洞里的曾巩塑像,老年曾巩铜光闪闪地端坐在岩洞中看书,看上去跟印象中的祖冲之、李时珍等人一模一样。
          九百多年来,洞里没有塑像,但每一个访客脑海中都有曾巩读书的样子,无“像”胜有“像”。其实有些人文景点,真没必要那么具象,给人留有想象空间更好。
          著名的汉代“秦罗敷”是邯郸美女,但文学作品中却从来没有对她容貌的描写,故世人皆不知罗敷是桃眼杏眼锥子脸,尽可展开丰富的想象,一定美极了!
    e4ee17ceac970bdc1c7405365dd5ae37.jpg
          令人遗憾的是,据说塑像的师傅没有量好尺寸,也可能是为了表现曾巩的“高、富、帅”,制作的塑像比真人大了许多,放在岩洞里比例过大,头顶着洞,几乎放不进去,然而最终采取的办法不是推倒重塑,而是把洞顶的岩石凿去了一些。按说,这个岩洞尽管是天然的,但好歹也是名胜古迹、市级文物呀,怎么能本末倒置,凿洞“适”像呢?岩洞若会说话,一定很委屈。
          塑像是有价的,哪怕花钱重做一个塑像也是可以吧?也不知是谁作的这个决定,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无论如何,这也不会改变曾巩固化在我们心中的先贤形象。
          从读书岩走向仕途的曾巩一生做官并不大,但为官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其成就最高的是散文,文章在两宋时就被视为楷模范本,一度到了一有新文章就被争相传颂的地步,“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唯恐不及”。其弟曾肇也说哥哥的文章“一落纸,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惟恐得之晚也”。
          如果曾巩有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定破10万+,粉丝百万是有的,早成大V了。仔细看去,唐宋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少抒情多议论,文章充满了中和之美,犹如飞瀑化为静潭一般的深沉、洗练。正是他和欧阳修等人,共同奠定了北宋文风的基调。
    七绝 ·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的书法也极佳,朱熹评之曰“简严静重,盖亦如其为文也。”后世评价“古雅,平正,冲和”。2016年5月15日,曾巩唯一传世墨迹《局事贴》在中国嘉德拍卖“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中,以1.8亿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2.07亿元。
          该贴只有一平尺大小,124个字,单字价值167万元,恐怕是史上含金量最高的纸片了。前人之耀,后人之幸,这是国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南丰人的骄傲!
    7f5e09582b77475c5a163164312c5174.jpg
          小小读书岩,走出大名家。读书岩,“斯是陋室”,却是刻苦读书、胸怀天下、为政清廉、为文雅重的精神象征,在以曾巩为代表的曾氏家族影响下,千百年来孕育出南丰人喜好读书的优良传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南丰学子传承读书岩精神,把“读书”做为成就人生的第一要务,发奋图强,蟾宫折桂,达济天下。
          据史料记载:宋代南丰有进士212名,元、明、清三代南丰有进士156人、举人557人、武举58人。
          近现代也是人才辈出,数学家吴嘉善、历史学家吴宗慈、江西革命先驱赵醒侬、我国同步辐射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包忠谋、书法家曾印泉(曾氏后裔)、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邱水平等,远近闻名。
    信息来源:南丰在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