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喂微微 于 2015-7-16 11:25 编辑
昨天傍晚发生在学府小区的一幕,长一丈,宽两米的火堆就横扎在马路中央,南丰人民的习俗当真五花八门!
我们暂且不去评论事件的好坏,今天我们来论一论很多人没意识到的,那些处在我们身边正悄然改变着的南丰习俗。
请在wifi下观看傩舞视频: 傩舞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参与者都是农民,仅南丰就有3000多农民艺人,大多以自然村组合,大家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傩班管理模式有家族傩、村社傩、私家傩(古代丐傩性质)三种。如南丰三溪乡石邮村的傩班人员严格按照进班时间先后排位,其中一人去世,则补充一人为八伯,大多数村庄傩班以家庭摊派或村民抽签的形式决定跳傩舞人选。 现今的傩舞多有改动,到底是艺术的革新还是文化的遗失,自由人评说。如今的傩舞改动大致三点:
一是简化动作。傩舞动作古朴遒劲,作为民间舞蹈,表演时间可长可短,方向可跳八方也可跳四方,甚至可以跳两方,速度可快可慢,有一定的随意性。新一代艺人艺术水平的普遍下降导致了南丰傩舞内部生态基因的萎缩。老艺人们也说,傩舞的表演方式虽然存在,但传统傩舞已经丢失了许多精华,有些节目表面上看很热闹,实际上动作技巧和质量的偷工减料,使傩舞的观赏性大打折扣,有许多的高难度的武术动作无法完成,像《关公对刀》 《猴子爬杆》等一些武术技巧性强的节目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二是吸收新动作。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娱性、个性化,不同演员不同个性特点在表演中会不自觉展现出来,形成新的风格动作;在不同傩班的相互交流中,不少年轻傩舞演员不加思考地吸收其他傩班“好看好做”的动作,用在自己的表演中以“丰富本傩班表演” ,由此易造成各傩班动作表演风格相同而失去自身特色。
三是随意更改动作。一些傩班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当地文化机构常会请专业舞蹈演员对原生态傩舞进行加工编排,以期使傩舞“美化” ,甚至进行新的“编创” ,殊不知傩舞对中外学者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古朴。另外,许多傩班在参加对外演出时,为使傩班整齐好看气派,简单按照现代舞台表演的需要进行统一制作,这种缺乏对傩舞服饰文化认识的“创新”摈弃了古制红裳绿袍,使得傩舞服饰缺乏了历史厚重感。 傩舞是非物质的、活态的,很难让它凝固不动。变异是需要的,但必须保持自我生态风格特征,否则就异化成其他艺术品种了。变与不变有其文化传承的尺度。
“不变” ,是指相对于传承下来的傩舞的外部形态、表现形式、民风民韵而言没有大的改变,遵循了传统傩舞古朴、遒劲的形式特点。“变”的前提是,当今的现实生活甚至自然环境都在发生剧烈变化,从生活中吸收新的元素来丰富傩舞素材,挖掘已有的傩舞动作特点运用于傩舞创作,都是可以的。但“变”的极限是:尊重傩舞的肢体语言中所表现出的律动轨迹及文化心态。 相传,汉初长沙王吴芮讨伐南粤时,军队曾驻扎在南丰县军峰山脚下。这里山高林密,延绵横直,终日少见阳光,雾瘴湿气甚重,将士们长途跋涉,因不服水土而患病的人很多。为治疗这些水土不服的兵士,军山村民采集车前草、鱼腥草、野菊花之类的药用花草,用军峰山出产的茶叶和芝麻搅和后,放入擂钵内使劲擂碎,滤渣后加姜丝、葱末制成浓茶,让患者喝下,不日便见好转,兵民皆大欢喜。 千百年来,南丰县至今仍保存着这种祖传的习俗,尤其是在三溪、付坊、太和、西溪、太源等乡镇,村民们长年饮用自家特制的擂茶,有客人来访时,也都会奉上一碗美味与营养并存的自制擂茶。 如今,南丰擂茶又发展出一种增添桶皮、薄荷、甘草、车前草、鱼腥草、生姜末等中草药和红糖、芝麻、花生、豆类等多种营养物质的药用擂茶,这种擂茶在冬季饮用有驱寒之功,夏季饮用则有散热之效,长期饮用可防病健身,对于这种食品文化的改变我想是极好的。 南丰县莱溪乡西山村农民在阳光下晾晒腊肉、香肠。南丰农民有晾晒腊肉、香肠迎春节的习俗,过年前,南丰农村处处可以看到村民晾晒腊肉、香肠的情景,空气里弥漫着腊肉的香味,要知道以前的腊肉可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我们口中的美味以前只是猪肉,盐和八角的腌制晒干。现在我们腊肉可是要多添加花椒,大料,香叶,和桂皮添这些佐料的,讲究的人家还会添加一道松枝熏制工序。 这位小哥想必大家是不会陌生的,他常年在大礼堂一带雕刻傩具,一个小小的核桃核,他手下也能变得多姿多样,当真是妙刀生花。他能雕刻出最小化的傩具,有报道称他的雕刻是南丰傩文化的升华,不过现在这位大师小哥已不知所踪。 南丰县发现一处洞穴式悬棺群,18个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洞穴位于该县市山镇西山村的三仙殿后山腰,距离官陂上风景点2.5公里,人在山下就可见洞穴和悬棺,规模之大在当地罕见。 据三仙殿道观长老介绍,该道观也是建在山崖下面。很早以前,该道观有99名道士,有的仙逝后就埋在后山,因为该山是石山,所以就在山腰处凿开洞穴安葬。至于洞穴悬棺的主人具体身份和年代,至今仍是个谜团。如今南丰的葬文化连基本的土葬也在发生变化,仪式变简,随着政府大力号召火葬,想来若干年以后入土安这四个字为会被后人慢慢遗忘。
社会风俗的改变是受到这一百多年以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文化的影响,可是一个地方的风俗是一方土地的标志呀!了解和维护南丰风俗是新一代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