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5 年,中国输出了留学生52.37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0.91万人。他们中,有些人从选择出国到回国就业,都是父母的 " 提线木偶 ",留学钱没少花,用人单位对海归却越来越挑了,有的明确设定学制等门槛,起薪也不再那么体面。
春节过后,江西姑娘胡思思回到了她就读博士研究生的韩国某高校,至此,她在韩国的生活和学习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随后,参加完博士论文答辩和春季毕业生毕业典礼,她就回到了老家江西。 提及硕士留学英国、博士留学韩国的经历,胡思思用了 " 被安排 " 一词,她坦言,都是父母决定让她出国,读博士完全是 " 被老爸打包去了韩国 "。 一年半后,读完硕士的胡思思没有听从家人的安排,执意不在英国读博,回了老家。" 回国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父母身边生活,是不是挺没追求的?" 她笑着说,自己规划的未来生活被父母打断了,她还是被父亲 " 打包 " 送到了韩国。"不过韩国离家近,我也‘哈韩’,好像去呆两年也不错。" 作为 90 后的胡思思,2013 年学了朝鲜语就去了韩国。 两年半后,胡思思提前半年毕业,成了一名海归女博士。 随着留学生越来越多地回国就业,不少 " 海归 " 成了 " 海待 " ( 归国待业 ) 。对用人单位而言,镀着海归金边的留学人员显得不那么吃香了,不少用人单位给他们设定了硬杠杠。 “有些国家的研究生学制只有 1 年,留学生的专业知识可能不够牢固,所以我们不太偏爱英国等国的硕士毕业生。” 一家曾经参加过海洽会的出版公司人事部负责人表示。 与国内高校硕士学位学制不同,不少海归硕士都是 1 年 " 速成 "。" 上世纪 80 年代,对用人单位来说,海归意味着‘天之骄子’、高层次人才。这几年,留学人数上涨,海外学历也随之贬值。所以,如今不少招留学生的企业招聘条件会考虑学制,甚至看国内本科院校。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女学生留学芬兰花了 40 多万元,回国后只期待能找到月薪 1500 元的工作。40 多万元、1500 元,两个反差极大的数字不禁引人联想:如此高昂投资,是不是值得?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这种买卖显然太不划算了。 " 每年的学费折合人民币大概是 18 万元,在英国留学的话需要个人在校外租房。当时没有租在繁华地段,一周也 280 元。房租外加交通、买书等费用差不多一年还得 6 万元人民币。" 在英国拿到广告学硕士的郭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但是,归国后的郭雯却一直未能成功就业,期待月薪也从最初的 8000 元降到 3000 元。 " 希望能找到一份广告公司设计的工作,最初的月薪可能不是那么高,但要有好的晋升渠道和平台。" 郭雯说。 据一家招聘网站调查显示,八成海外留学的成本 ( 学费 + 生活费 ) 年均 30 万元 -50 万元,多数国家对商科、文科设置的奖学金较少。参加此次调查的留学生中,过半数人在海外留学的时间为 3 年以内,总费用 100 万元至 150 万元之间,有 3.1% 的人称留学花费超过 300 万元。
您还想给自己的孩子送出国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