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权小妞
    发表于: 2016-8-31 16: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u0149lrlap4&auto=1

          小时候在农村,没有什么娱乐,偶尔有些民间艺人,来到村里表演,他们也是为了讨生活,其中数“唱话文”最印象深刻,他们一般都是眼睛不好的人(有人参扶、引路),凭过人的记忆,将师傅传授的节目牢记在心,走村窜户,手执“鱼鼓”(“砰砰具”,实际上制作工艺很简单,一个竹筒,一头蒙上蛇皮,用手指拍打会砰砰作响),这些艺人的到来,村里的老人最高兴了,他们非常热情,有人倒茶,有人递水,艺人谢过后,也不谈价钱就开始表演,完后,看的村民自觉给钱(多少不强求,不给也行),我们这些小孩就地而坐,其实什么也不懂,就是凑热闹。只见艺人手拍鱼鼓,抑扬顿挫地唱开了,一曲终了,一些心肠软的老妈子被故事情节感动的流泪了........现在社会发展了,电视网络已经覆盖了农村,村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那些唱话文的人也转行啦,许多老人还很怀念,但现在听不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唱话文也慢慢被人遗忘,我们的下一代也许没有人会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曲艺啦,但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无法忘怀的,因为它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儿时回忆.......   
    571198bd641007e071f9bed2eecf3f44.jpg “唱话文”,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属赣语文化。在南丰,以前唱话文的都是盲人,盲艺人唱话文只需用到两件简单的乐器:盂鼓和竹板。盂鼓是用一段小饭碗大小、长两尺左右的毛竹做成,将毛竹通节中空,削青留黄,待风干晾透后,一端绷以半干的猪膏表层韧膜即成鼓面。给盂鼓绷猪膏韧膜,就象给 二胡绷蟒皮,但给二胡绷蟒皮是用鱼胶或牛胶粘贴,而给盂鼓绷膜面则是用一个篾丝扎成、外缠布条、同竹筒大小的箍将猪膏膜紧紧地固定于竹筒,这样膜破时更易 于更换。

    50e3f5dfe0169ce904c60b469bdbcb6c.jpg
    得名盂鼓,许是因竹筒直径约小儿饭盂大小之故。也有用蛇皮蒙之说,又称为“蛇皮鼓”。唱话文的另外一种乐器是竹板,乃两片长一尺五、六寸,宽约寸余,一端稍微外翘的毛竹片做成,有的外层刷了桐油或清漆。竹板用于话文演唱时击节打拍。盲艺人将 盂鼓夹在腋下,一手持竹板,另一手四指并拢拍打盂鼓,使之“嘭嘭”作响,用作整篇话文的段间过门和句间停顿。其轻重缓急,随说唱故事情节舒缓紧张而变化。 盂鼓声中间伴以竹板声点拍。唱话文一般都有底本,话文脚本很多是毛边纸石印本,也有手抄本。话文多是七字句,夹杂少数长短句,基本上是双句押韵。

    cb454c483bf0ceb8e8793282a9cebea5.jpg
    一篇表演时长达几个钟头的话文,盲艺人 靠师傅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死记硬背记下全部脚本,殊属不易。有一些经验丰富、功底扎实的艺人往往只需记住内容梗概,很多词句全凭临场即兴发挥、敷衍成 篇,则是上乘功夫。以唱话文为业的盲艺人,都得准备一个长长的手摺,摺子上列有节目名称,有的手摺上多达几十个篇目,让听众从中挑选。演唱价格视演出时间长短而定,唱通宵的与唱到半夜结束的,要价当然不同。旧时唱话文基本是在民间。一般盲人拄着一根拐杖,或由一人牵引带路,走家串户上门献唱,乡民们便盛装一筒大米或者给予一些零钱予以报酬;有些乡邻们或冬日长夜厅堂围炉,或暑天禾场乘凉消夏,大家凑个份子,请来盲艺人唱个半夜一宿的;逢有男婚女嫁、弄璋弄瓦等红白喜事的,主家出资请来盲人唱上一二夜话文,以款 待宾客。如今,随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繁荣,唱话文的日渐衰退,如今若不进行抢救,恐怕要消声匿迹面临失传的结局。
    88c0b2af6c6b825c07fc9e577f95d7fc.jpg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