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查看: 1734 | 回复: 0

    毒毒视频认证
    发表于: 2020-4-24 18: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特别的春天里,当逆行者们争分夺秒地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时,我县各省级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非遗项目多样、灵活机动、凝聚人心的优势,向青少年传授非遗技艺,增加青少年宅家生活乐趣,丰富文化生活。



    180138su27v7i3xwp8wmp3.jpg


    在我县傩面具雕刻展示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丰傩面具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张宜祥正在教授孙女张婧萱傩面具雕刻技艺。张宜祥告诉记者:“这个传统手艺我已经做了40多年,傩面具这门传统手艺是南丰的特色,从汉代以来已经两千多年了。以前这个手艺是传男不传女,现在在疫情期间,我孙女张婧萱她也不要去学校,她也爱好这门手艺,所以我想让她学点,让这个传统文化不失传,以后发扬光大”。




    180138ghlk427ypyn9l656.jpg
    180139awoo13c14vbmuvoj.jpg


    南丰傩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我县傩面具雕刻产生于汉朝,发展于唐宋期,繁荣于明清期,雕刻艺术流传至今。南丰傩面具雕刻以古朴深厚,造型生动,手法细腻等特点著称,一个傩面具从打胚、雕刻、上漆到最终完成,有16道工序之多,对雕刻人员的技艺要求极其严格。

    180139kf297irca8k8p24i.jpg



    180139o8qvjvkssl822ess.jpg


    正在教授泥炉制作工艺的师傅名叫威水龙,是我县泥炉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而跟着师傅学习的女孩正是威水龙的外孙女张宸晨。疫情期间,像这样的场景经常在家中上演。张宸晨说:“因为现在是疫情期间,不能去学校了,我在家跟外公一起学做泥炉,做泥炉是从妈妈的爷爷那代就开始做的,我长大了也要继续传承下去”。


    180139xd4t5cx2cxevtv4y.jpg
    180140lnv4po8m8ybzarz1.jpg




    南丰泥炉制作始于清代中后期,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是较早出现的节能灶具。因式样美观,色泽乳白,承受力强,高温不裂,经久耐用,产品畅销省内外,颇负盛名,百余年来一直为我县一大特产。2008年6月,南丰泥炉制作工艺正式入选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朱 妍

    编辑:胡义平、余 欢、朱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南丰发布」

    跳转到指定楼层
    南风网络科技 www.nf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