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一个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好战士——赵世藩,英勇牺牲。
赵世藩,1903年出生于南丰县城南,从小读书之余须兼繁重农活,珍惜学习机会,刻苦自励。12岁时进入怀音小学,16岁入南丰县高等学堂就读。此时的南丰县与全国各地一样,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各种税费铺天盖地,一年比一年加重,战乱乃频,匪患遍地,广大劳苦大众苦不堪言。“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完善之地,已形觅食之艰,凶锓之区、难免流离之祸,是丰年不冻馁,而荒岁必至死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动荡不安社会成长起来的南丰知识青年奋起声援,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工人、店员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南丰开始出现《新青年》、《向导》、《先驱》等一大批马列主义刊物以及李大钊、鲁迅等人的进步作品,给青年提供了精神食粮,也引导着赵世藩最终走向革命道路。1921年高等学堂毕业后,赵世藩经同窗好友赵世嘉介绍在南丰县自治筹备处当缮写员。民国《南丰县志》记载,县公署名义上推行选举省议员、县议员、众议院议员,实行地方自治,实际上全县民众对选举“更不知何物,城内设一会场而已,会门外悬一匾额而已,县以一纸空文佯报成立而已”。县公署极力维护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千方百计榨取劳动人民血汗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剧,苦难的现实使得赵世藩想要改变黑暗的现状。1925年夏,赵世藩前往南昌赵醒侬处寻找革命道路。同年秋天,经赵醒侬介绍报考黄埔军校。
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黄埔军校共考九次,共编成入伍生一团、二团、三团,在渔珠炮台与燕塘兵营分别受训。1926年3月,赵世藩学兵期满,经过考核正式入学。第四期学员被编为步科第一﹑二团(十八个连)共1667人,炮科大队(辖二队)135人﹑工科大队(辖工兵﹑通信二队)131人﹑经理大队(辖二队)198人﹑政治大队(辖三队)500余人……,赵世藩在步科第二团第1连学习。1926年10月4日,四期毕业典礼在广州瘦狗岭燕塘军营训练场举行,前来观礼的宾客不下万人。学员方队列队检阅台,高声朗诵誓词: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稳脚跟。为主义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承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1926年1月,叶挺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团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10月军校结业后,赵世藩在独立团24师任连长。10月10日,独立团围困武昌,北伐军占领武汉,赵世藩在“汀泗桥”战斗中,英勇善战,表现突出,战斗结束后被升为营长。1927年7月25日、26日,叶挺率第11军第24师,贺龙率第20军部队先后到达南昌,准备参加起义。为了使起义军采取行动时,不需大范围长距离调动军队,有效保证行动的快速、隐蔽,赵世藩所在部队靠近南昌城内敌军的驻地。7月30日下午2时左右,起义代前敌总指挥叶挺在百花洲畔的第24师司令部所在地一栋教学楼的教室内,召开营以上军官秘密会议,赵世藩参与了会议。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人率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2.3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赵世藩英勇作战,表现出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八一精神。起义取得胜利后,部队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马上撤离南昌,转战广东。8月4日,叶挺率领赵世藩所在的第11军24师沿抚河南下撤离南昌。1927年8月5日,途径广昌头陂镇时,遭国民党赖世璜14军截击,赵世藩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4岁。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桔文化集聚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