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权小妞
    发表于: 2016-10-9 09: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b7d3de6bf8a7ea685d015e7d8053c8ca.gif
    2016.10.7家有喜事婚礼策划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中式婚礼秀在国安假日酒店二楼宴会厅
    中式婚礼
    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558ce5ede372c5fcf9e5b3bed70412c0.jpg

    78be60f37118b17d9bbe9d9b83e25d65.jpg

    b7d3de6bf8a7ea685d015e7d8053c8ca.gif 由家有喜事策划的此次大型中式婚礼秀
    历史渊源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周公为世人定制了六礼,分别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610137398c6a5d85bf1f06a12ac31e87.jpg

    中式婚礼布置元素
    一:红灯笼结婚挂红灯笼,吹唢呐是中国自古流传的一项婚庆传统。金色的火焰跳动在红色的灯笼内,有如圣光撒满整个会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婚礼,它是天神共证的美好姻缘。
    fdbf7db49f07ba5014d6bc3f970559ed.jpg

    18053fe1794615ab1e47539407d4e2f1.jpg
    二:红地毯一场传统的中式婚礼会场布置,总少不了喜庆的大红地毯的装点。至于结婚为什么要走红地毯,以不可考,只知道红地毯有吉祥如意之意,可表喜庆。也许,我们的先人们,就是想用这火红的地毯,祝福喜结连理的新人新婚吉祥,生活如意吧!
    1c564bcb3e3c0b2e668ac0b8220e48f4.jpg
    三:金喜字传统中式婚礼,最热闹最惹喜的装饰当属这金色的双喜。它不仅代表了新人联姻,更预示了一个金色的未来,美好的婚姻。烛光下跳动的金喜更是将整个婚礼带入了别样的奢华之境,宾客们喜悦之余,概叹的更是这金喜点缀下会场的雍容华贵!
    c871e8563e3707a3606716706db63131.jpg
    四:红纱幔象征着婚后生活红红火火的中式传统婚礼,会场布置总少不了大片红色的装点。不管是大红的灯笼还是金色的喜字,都是小饰,但凡少了红纱幔的点缀,都会显得孤零零缺乏生气。可见,这火红的纱幔在传统中式婚礼会场布置中的独特地位,没有了它,无法想象这会是场怎样的中式传统婚礼!
    3e185ba21ae09424a91a8bd710cc147e.jpg
    五:舞龙凤还记得吗?那个弄玉和萧史的动人爱情,还刻骨铭心吗?那段“我愿与你同去享山野清净,后二人合奏,片刻龙飞凤舞,祥云翻腾,弄玉乘上彩凤,萧史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龙凤呈祥而去”的精彩故事吗?人们用龙凤布置中式婚礼会场就是源自于此,取了祝福夫妻比翼双飞、恩爱相随、相濡以沫、怡合百年之意。
    d1de7de13b70c0d53c5a5cebae78c21c.jpg

    beac7cb1afcbe67833fd3004bba1632d.jpg
    六:挂喜联再没有什么比喜对更能传达中式传统婚礼的喜庆之气了。“龙凤呈祥”“比翼双飞”的四字横批。祝福新人天长地久,喜结连理的祝福对联,无不将传统中式婚礼的喜气发挥的淋漓尽致,稳坐传统中式婚礼会场布置必选宝座。
    3c05dccd57ad31c7d9dc21a4b16bed8e.jpg
    七:红餐具一场合格的传统中式婚礼宴席布置,定少不了红色餐具桌艺。红色餐垫、餐盘、闪亮外表的双喜都可亮丽登场,分布在摆满美味佳肴的餐桌上,让中国红的餐具提升您的婚宴气氛。
    aeb986a8c6cf4d4c58e7157b9f4e6b79.jpg
    八:对红蜡传统中式婚礼仪式台,最不能少的就是那对象征着夫妻永结同心的红喜蜡。火红绘金喜的蜡柱,跳动的烛苗,无不在述说着这段婚姻的浪漫,无不让人羡慕,这段天作之合的美好姻缘。虽是一对小喜蜡,却有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让您不融入其中都难。想到这,红对蜡成为传统中式婚礼会场布置的必备元素,就不足为奇了!
    婚礼道具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7e198d5eea29b4166326283522ff3929.jpg

    ad12e75a5a2365260598c50c6b684211.jpg

    f3f497d99ed6e7b70067e1c6a48b57e8.jpg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b1b331b7ff794039076bec07a264cc2c.jpg
    3de4002e662a30d1abb4a880bd6fe5d4.jpg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465457ffc31c77eb5e3df92a1439d6f1.jpg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28603c16ba852621a74e8a3b0fac4448.jpg

    c613014ca4fa5a8c2090b47ff89d3b3e.jpg
    8afc65c40d9159368e15c94e19bca687.jpg
    8a356bdc7b9e6ca899f576f9927b0248.jpg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新人着装
    新郎穿状元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状元袍是由红色的九品官服变化而来,帽子为乌纱帽,插宫花。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55f17346ed6b171e04884583ab04e227.jpg
    f5a283615ebdfe2c254955e1ef2c648b.jpg
    3cbe93ed3627edb9edc3dde13aa6038b.jpg
    90a67194e5900d0876f65aaacc38aaa0.jpg
    整场婚礼秀体现了中式婚礼的魅力和精髓所在,不管是现场布置还是模特的着装都是非常的精致古典,把中式婚礼的感觉体现的淋漓尽致
    看完以后是不是和小编一样觉得中式婚礼非常的有气场,比起欧式婚礼的感觉还是忠于我们中国最古典的传统。
            
    b7d3de6bf8a7ea685d015e7d8053c8ca.gif
    b7d3de6bf8a7ea685d015e7d8053c8ca.gif
    b7d3de6bf8a7ea685d015e7d8053c8ca.gif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