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傩舞,从远古走来,在一代代传承人的执着中,从深山走出国门,从村社走向大众,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1996年,江西省南丰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傩舞之乡”称号。2006年5月,南丰傩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舞的表演离不开傩面具,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在当地有“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的说法。傩面具雕刻,也由此成为一门古老的民间雕刻艺术,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中。在众多从事傩面具雕刻制作的艺人中,罗春明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罗春明,1967年2月出生,自幼对绘画十分感兴趣,曾参加过少儿美术培训班,这为他往后从事傩雕行业培养了艺术审美观和动手操作能力。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南丰的傩舞渐渐复苏,傩班艺人们开始重新组建村里原有的傩班,他的出生地琴城镇瑶浦村也不例外。每逢过年或村里人办喜事,爆竹一响,傩舞艺人们便又跳起傩舞来。自小受傩文化的熏陶,罗春明再次见到这喜庆的仪式和那些艺人们所戴着的神秘面具时,便被深深吸引了。平日里以木匠活维持生计的他,闲时便按照记忆中傩面具的样子,时不时雕一些来练练技艺。一些傩班听说他会雕傩面具,还偶尔上门口述角色人物形象让他雕刻。
1990年,江西省文联举办的“傩乡杯”雕刻作品展览,是罗春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一名傩雕爱好者走上职业傩雕之路。当时他作为一名业余雕刻人士参加了评选,结果却出乎意料,他雕刻的《天兽》《啸山》一举获得二等奖。对他而言,这是莫大的鼓舞,让他倍感自信。
带着对傩面具执著的追求,罗春明开始熟练掌握古代人物脸谱造型变化历程,并在傩面具的艺术造型、质料选择、色彩运用上狠下工夫,综合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把传统的雕刻艺术与南丰傩文化相结合,将最具原生形态特征的古傩文化展现在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