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县针对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等难题,创新构建义务教育“片区联盟”发展模式,围绕“优质、共享、均衡、共进”主题,着力打造“片区一体、示范引领、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办学新格局。
统筹协调推进片区联盟一体化管理模式,激励、带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优质带动原则。按照区域相对就近、强弱搭配得当的原则,将全县34所中小学划分为8个片区联盟组,以联盟组首个学校为牵头单位,通过城乡联动、以镇带乡,实现校际间互动交流和优势互补,带动联盟组附属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二是资源互通原则。每学期邀请各联盟成员学校校长围绕“日常教育管理+教学业务研究+教师培养发展”工作开展1-2次“学校管理专题研讨”主题活动,实现校级领导互研互学;每学期以对岗互派和对口指导的形式,积极开展联盟学校内中层以上干部挂职交流,实现中层干部互动互学;积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如牵头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辟本联盟专栏),按照每月工作安排、重大活动开展、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等方面及时通报,实现管理资源互通互学。三是激励保障原则。每年投入80万余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联盟共建活动,对参与下乡交流满足1年并考核合格的教师,按政策规定享受相关补贴,对联盟中优秀的管理人员、优秀教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等方面优先考虑。
依托各类名师资源领航交流、教研活动,促进联盟师资团队水平提升。一是师资流动方式。探索联盟学校“县管校聘”试点工作,将富余学科教师或达不到标准课节量的教师在联盟学校之间进行交流:县城学校骨干教师定期到片区联盟乡镇学校支教,乡镇学校定期定名额选派教师到牵头学校挂职学习,促进联盟学校教师学科不断优化、教师课节量基本均衡。二是业务指导方式。在各片区联盟深入开展“青蓝工程”,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采用“一带三”的形式,在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课题研究等方面形成每周专业化学习任务清单并给予指导,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课堂定期向青年教师开放,要求规范被指导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每学期末由师徒共同撰写“青蓝工程”活动工作论文或工作总结。三是研讨提升方式。成立片区联盟中心教研大组,通过观摩活动课程、骨干教师示范课引领、远程连线等形式进行集中教研,围绕教育教学发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研究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优化平台课程,拓展教育内涵和外延,推动养成教育、特色教育见成效。一是课程服务方向。联合“双减”政策,构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课程体系,整合思政课程、地方课程、各类社团体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劳动课程五大主流方向,打造课后服务平台。二是网络教研方向。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注重发挥网络教研等优势,联盟组统一时间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深入探索创客教育、VR教育、“智慧作业”等实践。三是特色文化方向。以联盟片区为单位,充分挖掘农村自然、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优势资源,探索“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内涵的南丰教育”,结合开展一训三风、一校一品等校园文化品牌交流,成功打造实验小学的书香校园、市山中学的健康教育、南丰一中的国防教育、桔都小学的桔文化等7个特色课程文化。
《江西改革工作简讯》2022年第587期
来 源:南丰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