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2021年探索利用“冬闲田”、水旱轮作方式试验示范“双季稻+冬马铃薯”和冬马铃薯基地的马铃薯取得成功。经过马铃薯实收测产后表明,首次试种的“双季稻+马铃薯”平均亩产马铃薯2961.4斤,冬马铃薯基地平均亩产4426.5斤。在长期低温寡照、积水难排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下,首次试种产量喜人。其中“双季稻+马铃薯”示范基地实现粮食亩产3100斤左右(双季稻亩产2500斤、马铃薯按5:1折粮率为592斤),每亩粮食产量与第三代超级稻双季亩产最高值相近。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就是守住国家的生命线。但江西作为产粮大省受气候条件限制,近年来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为双季稻或单季稻种植。同时,受耕地资源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水稻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稳定增收”的目标,南丰县首次栽种冬马铃薯,探索“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生产方式、“冬闲田”高效利用的粮食“一年三熟制”生产新模式,南丰县结合气候、地理等条件优势,于去年冬季选择在莱溪乡九联村建立冬马铃薯基地和琴城镇水北村400亩“双季稻+冬马铃薯”示范基地。
“这是南丰县首次引进栽种冬马铃薯,同时探索‘双季稻+冬马铃薯’的一年三熟新生产模式。这种水旱轮作技术是中国古老农业技术之一,是充分利用季节变换时不同的光、热、水等资源,满足不同作物相应的生长需求。同时,还能有效缓解田地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环境,减轻病虫害发生。虽然产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终究为国家多增收了粮食。”南丰县专技三级岗位农业推广研究员邱晓花介绍道。
南丰县琴城镇水北村支书朱国强说:“没想到在我们种完早稻、晚稻的田里还能种成功马铃薯。而且马铃薯收获时的田头价到了1.3元/斤,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了增收。原本一些村民不愿意种粮食,希望种一些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现在马铃薯的额外收入让大家今年种粮意愿更强了。”
马铃薯的试种成功,是南丰县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一项有益尝试。南丰县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生态补偿、农技指导以及土地轮作等方式,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农田的高效利用,保障了每亩粮食产量的最大化,也有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助推了乡村振兴。
邱晓花介绍,南丰县首次引进栽种冬马铃薯,探索“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生产方式、“冬闲田”的高效利用的粮食“一年三熟制”生产新模式,取得阶段性成功,真正让农民手里的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收获更多的粮食。由此可见,南丰县的土壤、气候条件完全符合种植冬马铃薯的要求,而且每年可种植两季,即“一季中稻+秋马铃薯”和“双季稻+冬马铃薯”。通过试验示范,预计南丰每年可增加两季旱粮,切实在现有的耕地上保障每亩粮食产量的最大化,也为今后在抚州乃至江西大面积推广水旱轮作、秋冬闲田利用及实施粮食“一年多茬粮”和秋冬种蔬菜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键是把粮食安全生产和乡村振兴统筹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