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小H
    发表于: 2018-5-4 09: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南昌5月1日电(记者杰文津、沈洋、钟群)站在村口精心打造的“国礼园”大门前,村支书陈勇侧面的石壁刻着水南村蜜桔出名的由来,背后则是成片的桔林。雨后,桔花香泛,沁人心田。他告诉记者,这片纯生态桔“抢手”到“落地就没”。
    43f22403e317e471fb5c06aaf3846ac6.jpg
    ↑南丰县水南村“国礼园”正门(2月3日摄)。新华社发(封轩 摄)    江西省南丰县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连续8年全省第一,水南村则是南丰第一。    水南村人是“蜜”里“泡”大的。祖宗留下最好的蜜桔种源,皮薄少渣,香甜沁心。独特的资源让他们早早捧上了“金饭碗”,长久以来,水南人只要守着自己的桔田,日子过得比蜜桔还甜。    不过,甜齁了就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场大冻灾把水南村几乎逼入绝境。 陈勇说,当时优势良种尽毁,不少人仍迷恋旧梦,固步自封,不思求变。    意识到“金饭碗”真的砸了时,“村里的绝望气氛让人压抑。”种桔大户陈学明对记者说,村民有的改种,有的被迫出外打工。他当时就是南下打工的年轻人之一。今天拥有400多亩桔园,年收入过百万元的陈学明,当时只能选择进入广东一家工厂,奔忙在流水线上。
    d4c54bb7418cf1baa0e97643546297f7.jpg
    ↑南丰县城一处桔子形状的建筑(4月1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封轩 摄)    树死人散,“蜜桔村”变成了“困局村”。如何破局?    “水南要脱困,思维必须先破局”。陈勇开始用自己多年在外跑销售积累的人脉与经验来撬动水南村的变化,支持乡亲们走出土地稀缺的水南。从会“种”变成会“卖”是他布的第一局。    据南丰县委宣传部部长颜国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丰县加大力度,为果农免费提供蜜桔经纪培训。如今南丰在全国有一支3万多人的“卖桔者”队伍,不但卖南丰蜜桔,也将各种畅销桔类卖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局则是让乡亲们由会“卖”再到懂“种”。“水南村家家会种桔,但是会不等于懂,今后要种生态桔、精品桔。”陈勇说,冻灾复种后的南丰蜜桔品质下降,这让所有南丰人心痛。颜国清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大力提升蜜桔品质,当地党委政府持续施策,向当地种植者提供免费良种、补助,实施精品示范园及土壤改良工程等。
    1a629f7fad331aca46081eae0e5ffc02.jpg
    ↑游客在南丰县内的蜜桔园中采摘蜜桔(2017年12月4日摄)。新华社发(封轩 摄)    据陈学明介绍,为保证水南村“国礼园”蜜桔的品质,他们使用太阳能杀虫灯以及生物农药等环保方式防治病虫害。“精品桔价格能卖到普通桔的15倍。”他的桔园里还安装了全程可追溯系统。    创新营销、严控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在水南已生根结果。昔日困局已破,但陈勇却仍不想止步。    他对记者和盘托出他的新“布局”:搭上南丰打造“蜜桔+”全域旅游的快车,实现产业融合,打造水南村自己的“桔文化”生态。陈勇兴奋地说,这一局如果做成,村民们除了租地收益,餐饮、民宿、务工等方面还能大幅增收。2017年,人口3100多人的水南村接待游客总量达3万余人次。    今天的水南人,不但种活了祖宗留下的蜜桔树,还把它们种成了“金”桔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