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青黛,碧水涟漪;古老樟树,绿叶成阴。走进南丰县市山镇炉下新村,既有江南乡村的古朴,又有现代新农村的亮丽。而对于全村村民来说,“美丽新农村”早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变化。
沿着宽敞洁净的马路,笔者首先来到了村中心,几位老人正在闲游漫步,观赏美景。不远处的大樟树下,不时传来一阵阵笑语,村民们正围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都有话要说。一村民指着前方的荷塘说,前些年,那里还是一个臭水沟,村里也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整个村子环境差不说,治安也不好,炉下给人的印象就是“脏乱差”三个字。
为了“眼见为实”,笔者在新村边走边看边听,真是不看不听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改造前”和“改造后”的炉下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臭水沟变成了清澈的池塘,破旧的房屋变成了漂亮气派的新楼房,通村的石子路改成了笔直的水泥路。而那一笔笔实事工程的详实纪录,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了炉下村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变化”。去年以来,市山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要求、高标准打造的原则,投入500万元打造炉下新村点建设,重点围绕“拆、建、绿、改、治”五字方针逐一推进。即拆除炉下村内所有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及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建设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家农村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按“大菜园、小游园”形式,对所有拆除地带进行田园风光式绿化。加快改水、改厕、改厨及民居和危房改造。大力整治村内线缆乱架设、门牌乱拉挂、村牌乱设立、广告乱涂贴、垃圾乱倒等现象,打造精美炉下新村。
如今,炉下新村建成了600多米的新街,1000多米长的入村公路,500米长的彩色地砖铺就的环形绿道,200米长的盱江河堤护栏和观景台;新挖了2口近千平方米的水塘,水塘之间建立了观景亭和环水塘步道;新建了千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广场周边竖立起一排排文化墙;村旁建设了面积近100亩“桔园游”农家乐休闲中心,新街两边矗立着排排别墅式的新楼房。炉下新村的成功建设,美化了环境,扮靓了新村,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村里的文化广场宣传栏上,展示着炉下新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累累硕果。(周百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