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8494 | 回复: 13

    和尚喝白酒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5-1-7 21: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浒古村落座落于南丰县白舍镇东北方向,荷中公路穿境而过,属桥口村范围,距白舍镇6公里,古有谚语“江南福邸”之美誉。石浒村落东靠白舍镇中和村桥下及杨梅村小组、南接中和村坪上村小组、西邻旴江沿岸白舍镇晗头村樟潭村小组、北依白舍镇际下村及杨林村。现有93户、人口420余人、山林面积4120亩,农田700余亩,南丰蜜桔约1000亩,村落占地面积46亩。主要收入来自南丰蜜桔、双季水稻、白莲等传统农业。主要水源来自本村高咀山,水库坝八条。

                                               mmexport1420637623981.jpeg

    走进白舍镇桥口村石浒堡,一座雄伟的明朝双阁重檐歇山顶三进古建筑便耸立在你的头顶上,这就是揭氏家庙——俗称“驸马祠”。形式和风格迥异,虽历经400多年,依然不改其威武之神、雄壮之仪。其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占地2600多平方米,依山势而居,三进一进比一进高,房梁廊柱全为榫卯结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徐步登上近20级台阶,就到了祠堂的朝门,上悬“揭氏家庙”匾额,门前两根大柱,周长1米多,斑驳褪色严重。残垣断壁上,古藤虬枝肆意铺张、古韵外泻、绿意盎然。两扇高拱大门,绘有秦叔宝和尉迟恭图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门当户对依昔陈列,有官职的人可以从中门进去,平民百姓只能走两边的侧门。再进是仪门,仪门旁栽种有百年红豆杉和罗汉松等珍贵名树。穿过仪门即为宽大的天井,天井当中是甬道,两旁各有房廊,两房廊阶前临天井池处均有雕刻精美的雕刻附件。再登十余阶既进入二进中厅,该厅原悬有匾额,后被盗。过中厅至正殿又设一天井,天井内有一条宽阔的石台阶。正殿是供奉祖先神位的所在,也是整个祠堂的精华所在(正厅由于文革动乱时期“破四旧”被毁,从现裸露于草丛中的石基、石座和石墩依旧可以看出其构造规模。)。石浒堡在明朝时,有过十八顶纱帽进堡,至文革前还供奉着十八位官员的灵牌。整个祠堂24根廊柱采用琢成讹角的方形石柱,祠堂内的梁头、驼峰、脊柱、平盘斗等木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一端设有楼梯,可登临二层阁楼,该阁用于珍藏历代恩旨纶音及家族议事。在祠堂左右两侧附列两座古井,俗称“龙眼井”,水质清澈甘冽。在一座家庙中,同时拥有如此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照壁及藻井,蕴含了丰富的汉楚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mmexport1420637630334.jpeg

    据说该家庙是仿照北京金銮殿的样式造的,只是范围和高度缩小了。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没到北京金銮殿,且看石浒驸马祠”。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村堡能有这样特色的建筑呢?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明朝年间,石浒堡出了一个翰林公,皇帝让他当太子的老师,他把儿子也带进了皇宫伴读。皇帝很器重这位翰林公,天天设鹿糜宴款待他。其儿子也跟着沾光,而且很会吃,一连吃了18天,餐餐狼吞虎咽,大快朵颐。恰逢这年皇帝的女儿要选驸马,皇帝问公主看上哪位皇臣国戚的公子,公主说看中了翰林公的儿子,皇帝问:“他有什么优点?”公主答:“吃得皇上的禄,受得皇上的福。”皇帝哈哈大笑:“我儿讲的好啊!”所以人们又说石浒吃出了一个驸马爷。


                                               mmexport1420637634234.jpeg

    驸马过世后,归葬故里。皇上拨了大量金钱为他建造驸马祠,以示纪念。传说当时图纸上规划建造五进厅堂,地盘都开好了。因揭家人得罪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便说:“如果造三进,可以维持三代兴旺;如果造五进,马上就会败落。”后来只好造了三进。在文革前,揭氏家庙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作为红色苏维埃革命斗争的前沿地,有名的“乌牛寨战役”就在这里发生。当年红五军团在这浴血奋战,鲜血染红了整座山脉。目前,石浒堡还保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和革命标语以及战争年代的文物。在祠堂内,隐约可见“欢迎白军士兵拖枪过来当红军、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等几幅红军标语,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墙壁剥落严重、很多文字已难辨清。据村中93岁耄耋老人揭火宁讲述:13岁时(1932年),红军第五军团赵博生部一个师驻扎在石浒堡、指挥部设立在揭氏家庙中,同时在乌牛寨、飞鹅嘴南坑哨口(南坑亭)、竹山下、叶坑嵊、以及云雾山相继建立起炮楼及战壕十多座,军事隘口7处,之间互为犄角之势,隐身于周围的高山上,形成攻守结合的态势,巩固和保护石浒革命政权。1932年毛泽东参加宁都会议曾从石浒云雾山穿过、途中向当地的老百姓问路,事后才知道那是毛委员。

    广大军民在这块红土地上开展了反“围剿”斗争,前后拉锯战共有几十次。主力红军撤退后,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历经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在本村参加红军和为红军做事有名有姓不乏其人,据揭火宁老人讲述:一名是揭阳生,当年40来岁,国军在侵占石浒堡后,到处搜罗红军,命令他为国军上山带路。揭阳生说我们这里已经没有红军(其实红军和村游击队就躲在云雾山一带),早就跑了,可惜国军还是抓他上山带路,之后一直没有回来。还有一位叫揭凤生,当年红军驻扎石浒堡时为村农民协会成员,在红军撤退后,惨遭国民党杀害。

    感叹古祠堂之余,不忍再提起其往日的辉煌,只说: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祠堂,应该更早地得到保护,应该为后人所铭记。它像一部历史长卷,承载着揭氏族人在这发展的历史,诠释着揭氏后人在这片红色土地创造的历史奇迹。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梅梅梅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情的味道
    发表于: 2015-1-7 21: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屋~珍宝呀
    仙美
    发表于: 2015-1-8 09: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古屋要继续保持下去,将来会成为历史。
    暴雨
    发表于: 2015-1-8 19: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低调奢华有内涵
    何武
    发表于: 2015-1-9 1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年代了
    李湘君
    发表于: 2015-1-9 13: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那种古老房
    微笑面对生活
    发表于: 2015-1-9 23: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古屋看上去好像落不经风哦。
    梅梅梅
    发表于: 2015-1-9 23: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物质遗产应该留下!
    和尚喝白酒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5-1-10 1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梅梅 发表于 2015-1-9 23:18
    非物质遗产应该留下!

    是啊~就下来不容易啊~没在破四旧中破坏的就不错了
    [img]http://imgstore01.cdn.sogou.com/app/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