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查看: 1836 | 回复: 0

    毒毒视频认证
    发表于: 2014-3-9 16: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与油画并列的画种,版画以其独有的刀痕和木味著称于世。其归类中的黑白木刻是一种将最原始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以彰显现代事物精神面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赋予观者发自内心的震撼和感动。
        可惜的是,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在我市并不多见,那么版画是如何创作的?它的精神内涵又是什么?
        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版画创作者曾群浪,走进其版画创作的艺术世界,他是如何以刀代笔,在黑白木刻的艺术天地中感悟“灵动之美”。
        一把刻刀,一块精心处理的木版,是曾群浪进行黑白木刻版画创作时的基本工具,也是他经过几番酝酿后情感归属的载体。版画创作除了前期需要做准备工作,后期的后续工作也十分复杂。无论是前期对木版的打磨,还是后期的印制都是对创作者心态的考验,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因此20世纪美国版画大师罗克威尔·肯特对黑白木刻评价道:“版画的最早起点是黑白木刻,最大难点也是黑白木刻。”
        既然知晓黑白木刻的创作难度,那么曾群浪为何不选择其他画种而偏偏对这种艺术形式情有独钟,他笑着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成为激发他在版画世界不断探索追求的动力源泉。
        40岁的曾群浪是南丰人,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水彩艺委会会员,抚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及教授。回忆他的艺术经历就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讲起。
        上个世纪70年代,连环画和皮影戏风靡一时,成为了曾群浪记忆深处最好的回忆。他从小就喜欢看画报,兴起的时就爱拿着笔杆信笔涂鸦。“那个时候信息匮乏,没有什么可以玩耍的”。也许是连环画的画面美感触动了他的心灵,在他看来画中似乎有一股无形的诱惑力让他忘记身边的烦恼。连环画和皮影戏仅仅是通过几个动作就将人物的形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奇妙的影像从此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1993年,曾群浪考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内心的想法驱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美术教育中的版画专业。曾群浪有扎实的素描功底,这让他在学习版画时融会贯通。
        对曾群浪之后绘画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的是他的专业课老师马志明。“马志明老师对版画的前期构图和黑白画面布局非常重视,如何掌控画面,色彩如何搭配都非常有讲究”。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曾群浪的版画风格布局逐渐形成。大学毕业后,他的作品《牧》获得第11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三等奖,这是他第一幅参赛的“处女作”。“一开始,是打算将其作为毕业的作业,偶尔有空的时候才会静下心来刻上几笔,没想到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惊喜。”曾群浪说人生的感触发生在不经意间,从此之后他便沉浸在版画的世界中,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
    顿悟于观澜版画基地  
        深圳观澜版画基地素有“版画艺术的东方好莱坞”之称,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版画双年展,同样也是版画创作者心中的圣地。
        很久之前,曾群浪就有前往观澜版画基地一睹世界名家、大家风采的想法,但是想到观澜版画基地中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版画大师,曾群浪心中未免有些紧张。他将想法和顾虑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和老师。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封治国的一番话让他鼓起了勇气。
        封治国鼓励他,观澜版画基地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版画基地,只有去那里学习观摩才能让他的专业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而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境界吗?
        最终,在老师和朋友的鼓励下,曾群浪下定决心去观澜版画基地进行深入学习,之后他所创作的一幅作品令其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思路和情感把握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刚开始进入观澜版版画基地,曾群浪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的。激动的是他能够亲眼目睹世界一流版画大师的作品,紧张的是面对世界版画的领军人物,自己的作品又能否拿得出手。带着复杂的心情,他走进了自己的工作室。曾群浪回忆道,当时几乎每一个版画创作者都有一个自己的创作房间,而且配置的助手都是全国各省的美术领军人物,这种级别的待遇让当时的他有些“受宠若惊”。
        整理思绪之后,曾群浪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这时一幅《与古同行》的作品在脑中的形象鲜明了起来。可就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整幅图的画面格调出现了不对称,他似乎走进了传统框架的死胡同里了。
        这幅画本来想要表达是传统和现代的巧妙结合,画面描述的情景是下半部分两人背着沉重的包袱,上半部分一座大山似乎就像快要压下来的感觉,再加上通篇的黑白色调,强烈的压抑感与情感的表达出现了脱节。当时的创作氛围使曾群浪满头大汗,但是当他抬手擦去额头上的汗珠时,脑海中飞快地闪现出了一幅画面:在一条幽静延伸的走廊中,古代的侍女穿梭其中。之后在与其他版画创作者闲聊时,曾群浪将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告诉了他们,版画创作者们均表示画面可行,当时版画基地的负责人还告诉他创作时一定要放松。
        这件事情让曾群浪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他可以完全跳出思维的局限性,一板一眼的创作风格看似美观却无法提炼出画面本来的意境。之后,英国皇家学院的版画大师福特老先生和中央美院的大师所创作的作品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福特老先生创作的作品完全出自于最真挚的感情,一块石头,一把勺子。他的创作是随心所欲的,就像孩子在沙滩捡贝壳一样。真正的好作品需要感情的流露,这种感情是纯天然的,随性的,不仅能够感动自己,还能感动他人。
        呆在观澜版画基地的日子里,曾群浪经常到各大名师工作室串门,倾听他们的创作历程,了解他们的创作技法,这为今后曾群浪的思路拓展和对画面把握的大局观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是他创作生涯的一道里程碑。
    希望能形成艺术氛围  
        1997年之后曾群浪开始从事美术教学的工作,他多次向国家、省市级杂志读物发表论文。由他主编的《色彩基础》现作为全国多所高校的专业教材并推广使用。
        即使经常累的舒展不开,但是曾群浪依旧没有忘记他的专业,所以一旦空闲下来,他都要进行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他也经常前往中央美院观看版画大师的艺术作品,倾慕之余他也会沉思,有时就是那些“神来之笔”让他有了一种顿悟之感。用他的话来说,“版画创作一直是他所追求的灵动之美,也是追求思想的升华,所以不想放弃。”正因为对美术的突出贡献,2009年曾群浪被市政府评为“市拔尖人才”,2011年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称号。  
        对于版画创作的现状,曾群浪告诉记者,如今国画油画水彩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备受青睐,版画则发展相对较慢。
        由于认识存在误区,许多人认为它是介于绘画与印刷品之间的一种形式,不少版画创作者已经开始学习其他的画种。从事版画创作20载的曾群浪从未想过放下手中的刻刀,即使平时忙于理论研究,他每天都要抽空进行版画创作。因为对他来说,版画的创作是需要一辈子坚持的事情,内心里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版画艺术。
        现在曾群浪一直致力于版画创作的推广,他曾和朋友、学生组织团队进行版画创作以此来形成创作风气,结果却并不理想。
        “进行版画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极其耗费人力脑力和财力。”曾群浪说,版画创作是一个一连串的程序,讲究的是版与纸接触时有多少创造空间的艺术,换句话来说,它是研究刀、木版和纸之间的关系,呈现在纸上的应该是刀痕、是木味。所以对刻刀和木版这些基本工具非常讲究,这些工具在我市没有销售,只能从外地甚至国外购买。耗费了成本和时间,后期的印刷过程又要非常谨慎,所以曾群浪才会选择版画创作中的黑白木刻的艺术形式。
        创新是版画的灵魂,曾群浪告诉记者,随着现代工艺的提升,无论是材料的运用还是版画创作者的思维都得到了提升,好的版画既可以表现出油画的厚实,也能表现出水彩的意境。曾群浪还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思路拓展的重要性,如他要表现雾霾天气,可以想象机场作为创作的大环境,焦急难耐的旅客透过玻璃无奈地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这时就需要进行黑白色彩的对比。
        “现代人追求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作为曾经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版画已经没有那么吃香了。”曾群浪感慨地告诉记者,他期待着临川才子之乡能够形成特有的版画创作氛围,而他更会继续坚守下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南风网络科技 www.nf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