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含章
江含章,南丰人。1916年9月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作战科见习参谋、第3支队8团司令部作战参谋、120师358旅8团司令部参谋、715团参谋长。参加过百团大战、保卫陕甘宁战斗等。
江含章生于贫寒家庭。因生活贫困,他15岁辍学至南昌“源记”纱号学徒。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历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作战科见习参谋、第3支队8团司令部作战参谋、120师358旅8团司令部参谋、715团参谋长。
▂▁▂▁▂☆▁▂▂▁▂▁▂☆▁▂▂▁▂▁▂☆▁▂
李宏(1900-1983)
李宏,原姓黄名目珂,曾用名黄传、李城、李惠文。南丰洽湾黄家堡人。出生在苏州一个南丰籍的旧式官宦家庭。辛亥革命后,随父母举家迁回故里南丰。少时聪明好学,成绩优良。成年后曾因封建礼教束缚有过不幸的婚姻遭遇。1921年,李宏冲破阻力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任南丰女子小学国文教师。1926年北伐军进入南丰,李宏积极参加解放妇女活动。1930年春考入上海中国公学文学系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李宏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4月,李宏任上海中国公学共产党支部书记.由于内奸告密而被捕,至1937年9月国共合作抗日获释出狱,后到延安党校学习。
1938年3月,李宏在延安党校学习结束后调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管辖区内设立的一个公开办事机构。1937年9月,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到武汉筹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10月,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汉口安仁里一号成立。12月,南京失陷后,国民党政府的一些重要部门迁到武汉,各民主党派领袖、社会名流、文化界人士,全国著名抗日救亡团体也都云集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这时,原八路军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也随着转移到武汉,参加武汉办事处的工作,并正式成立第十八集团军驻武汉办事处。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后,其机关也设在办事处内。1938年元月,新四军军部迁往南昌后,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代办新四军驻汉办事处的一切工作。这时的武汉办事处,对外作为人民军队驻在国民党临时首都的公开机构,但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和联络的中枢。李宏在这里工作是分配在武汉兵工厂主办汉阳工人训练班。不久,她又被派往171师政治部任政治指导员。
1944年3月,李宏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任《新华日报》“妇女之路”周刊编辑委员。1945年调中共南方局组织部工作,随重庆办事处到南京,仍做组织工作,任科长。
1949年6月,李宏同爱人陈钧南下江西,先是作为军代表接管“江西医学专科学校”(江西医学院前身),同年10月调任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52年11月调北京,任中国铁路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兼宣传部长。1956年8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任副处长。1958年调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64年11月兼任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为省四届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宏遭受冲击,但她坚持真理,相信党的组织。李宏衷心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重病期间,仍然关心江西的宣传文教事业。1983年12月1日病故于南昌,终年84岁。9日上午召开追悼会,省委领导在悼词中说:“李宏参加革命几十年,对革命忠心耿耿,对工作勤勤恳恳”,“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李宏的骨灰被安放在江西省革命烈士陵园,与爱人陈钧的骨灰盒同置一处。
▂▁▂▁▂☆▁▂▂▁▂▁▂☆▁▂▂▁▂▁▂☆▁
包钟敏(1887—1973)
包钟敏,又名均元,清光绪十三年(1887)出生,南丰县市山乡人。1926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历任江西省保官处教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别情报所第2科副科长。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因作战有功被提升为少将。后在国民党国防国防部第六处任少将处长。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联勤总司令部军眷管理处中将处长。1973年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