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下载客户端后,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南丰圈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nf_quan)
    2、扫描:扫描左侧二维码
    及时获得南丰信息尽在 "南丰圈"
  •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3332 | 回复: 0

    南丰圈
    发表于: 2015-9-17 22: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省南丰县“跳傩”,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傩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江西省文化厅1992年命名的江西“傩舞之乡”,也是中国文化部1996年命名的第一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6年6月,南丰“跳傩”列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丰傩舞有两千多年历史,从汉初长沙王吴芮军队传傩开始,经历了汉唐传播期、两宋发展期、明清繁荣期和民国新傩期。新中国成立后,南丰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党的“双百”文艺方针的贯彻执行,上世纪50年代,南丰傩舞先后参加了江西省、中南区和全国民间舞蹈会演。随后北京戏曲和舞蹈界的专家来南丰考察,许多歌舞团和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到南丰采风,南丰傩舞声誉鹊起。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教局多次发文,要求春节期间各公社组织傩班活动,使傩舞成为南丰农村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文化娱乐项目。与此同时,基层文化工作者勤奋工作,组织傩舞会演,挖掘整理节目,南丰傩舞得到很好传承。文化大革命中,南丰傩惨遭破坏,一千多枚傩面具被当作“牛鬼蛇神”烧毁,活动被迫停止。文革后,南丰率先在全国恢复傩舞活动,傩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傩舞艺人队伍迅速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到邻省外县。
    1、傩舞概念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建昌府志·风俗考》记:新春“有竹马、大傩、和合、狮子之戏”,“正二月间,又有八仙之舞”。建昌府属5县中,新中国成立后只有南丰留存上述各类舞蹈,分别俗称“跳竹马”、“跳傩”、“跳和合”、“跳狮子”、“跳八仙”。1953年盛婕在《江西省“傩舞”调查介绍》中将南丰、乐安、婺源等地“戴着各种不同人物的木雕面具,大致在舞台上、祠堂上、祖宗牌位前、或傩神面前跳的”舞蹈,“暂时总称‘傩舞’”。后约定俗成,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南丰文化界便把春节期间戴面具表演的“跳傩”、“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都划为“傩舞”范畴,“跳狮子”列为民间狮舞系列,后省地文化、文艺界都按此归类。
      南丰很多乡村还把“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以及人数较少的“跳傩”也称“跳迎”。“迎”字与“迎神赛社”、“装迎抬阁”之“迎”字同音,故“跳迎”、“跳傩”都有“跳神”之意。
    2、傩舞种类
       南丰傩舞种类名称很多,主要有大傩舞、竹马舞、和合舞、八仙舞4类:
    (1)大傩舞。南丰傩舞主要品种,分布在全县各乡镇,以表演众多节目和系列节目为主要特色。大傩班少者5人,面具5枚;多者36人,面具36枚,伴奏乐手2至8人。清末以前组建的大傩班称“老傩班”,又称“老傩”,有专祀傩神庙和驱疫仪式;民国后组建的大傩班称“新傩班”,又称“新傩”,一般借用福主殿(祠)为傩神庙;也有的无傩神庙,驱疫仪式简化。   
      (2)竹马舞。南丰傩舞主要品种之一,都分布在旴江东岸乡镇,表演花关索与鲍三娘、关公与周仓对阵的多人舞。因前3将腹前系有木刻小马头(周仓为小狮头),身后用竹片弓开战袍作马后身,故称“竹马”。有两种表演形制:一为5人制,5枚面具,5人表演;一为7人制,7枚面具,7人表演,都是2人伴奏。竹马班借福主殿为竹马神庙,有简单仪式。
    (3)和合舞。南丰傩舞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旴江东岸乡镇,表演和合二仙的双人舞。每班4至5人,2枚面具,2个小孩表演,2、3个青年或成人伴奏。在家中神龛供奉面具,个别班有仪式。
    (4)八仙舞。南丰傩舞品种之一,也分布在旴江东岸乡镇,表演八仙故事的多人舞。有两种班队:一为八仙班,8枚面具,8人表演;一为十仙班,10枚面具,10人表演,都由多人组成的乐队伴奏。原借福主殿供奉面具,有仪式。
        备注:本傩舞专辑基本采撷与南丰县白舍镇。白舍在春秋战国时先为吴、赵、楚之属地,兼受吴赵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这为跳傩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素有“千年古镇、傩韵桔风”之美誉。“跳傩”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动作古老稚拙,风格粗犷豪放,保持了原生态的特质。其傩班数量、表演形式为全县之最,涵盖“大傩舞”、“和合舞”、“八仙舞”等类。目前每年春节期间正常活动的傩班有17班,近400名民间艺人散布乡村,80余个傩舞节目、60多种500多枚傩面具和法器以及不同风格流派的傩舞音乐、服饰道具、神词赞诗等,构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南丰傩文化。不仅如此,该镇还保存有古老神秘的傩祭仪式和江西现存最古老的上甘村明代傩神庙及田东村早清傩神殿。

    174319l8zteott9sm8yc8l.jpg

    174517twvzvm72m7wb79hp.jpg

    174516a2zm2hf26hhmf8g2.jpg

    174516x0cctjjcckhilc7j.jpg

    175056m4l9gms24ei82zs4.jpg

    175057lpkp49pkaaapk3wv.jpg

    175058zh8pt7vdtcm9zrtf.jpg

    175059y8mt8bym448yw4vp.jpg

    175100n48zr77ww3ka59yr.jpg

    175101cajizn0u5u2j0kia.jpg

    175102i949a4tqc7gj9qj6.jpg

    175102jr6yllxlyt3vrtyv.jpg

    175103vz60aqsly0cxqx2b.jpg

    175104mi9xhnzpno3d9mun.jpg

    175105mc1v7uikcfau4ntg.jpg

    175106jmyhbhcyd8hmb88g.jpg

    175107n73z67o6197blprg.jpg

    175108jcbcwshjcbhhcssc.jpg

    175109dd3hme0damkzg61e.jpg

    175110fvz5rb39lbzr993s.jpg

    175111hlawssshs6d3vqvs.jpg

    175112m8cllwmidwdwdftd.jpg

    175113ajo9u9zkueovv1zf.jpg

    175114snl7mn9g2g2kxnqn.jpg

    175115wszn7n4nnfxv7xxa.jpg

    175116y1wgenwxm5h505n1.jpg

    175117cpswsp3sw32fssg3.jpg
    图文:谢卫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广告|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14-2015 南丰圈(南风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咨询QQ:QQ 客服电话:13979415368
    赣ICP备14009540号 技术支持:南风网络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