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马群英向记者回忆,由于出现缺氧症状,患儿一出生,她便迅速会同美姑县医院医护人员对其予以扩容、抗感染、静脉营养、药物改善呼吸等处理。经过紧急抢救,当天上午8时30分许,患儿病情转危为安。
本以为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但谁也没料到,一个更大的危机悄然而至。当晚8时30分左右,患儿病情突然恶化,不仅出现全身发绀、呼吸浅慢、呼吸动度大等情况,还存在明显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急需呼吸机改善呼吸,但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呼吸机。与此同时,如果要转院,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且两地之间路况差,对患儿来说一路颠簸可能更加危险。
此时,马群英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自制简易呼吸机。
虽然没有自制过呼吸机,但以前学习过相关理论。当即,马群英通过电话向千里之外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官晓燕求助。很快,官晓燕医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手绘了一张自制简易呼吸机的草图,并通过微信传给马群英。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晚上9时许。一方面,医护人员再次对婴儿作了清理呼吸道、球囊正压通气及扩容处理,并用药物改善呼吸和循环;另一方面,马群英紧锣密鼓地制作呼吸机,由于呼吸机需要水封瓶,医院没有,她便用吸痰器收集瓶替代水封瓶。
大约10多分钟,马群英便完成了简易自制呼吸机的制作。她亲自测试并确定可以使用后,立即将呼吸机送进抢救室,给患儿使用。
“不到5分钟,奇迹真的发生了。”马群英说,患儿情况开始好转,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一度稳定在90%左右。18日凌晨1时许,在确定患儿病情稳定后,马群英才回到寝室休息。
马群英说,这也是她第一次尝试制作简易呼吸机。19日一大清早,马群英主动提出申请,把制作简易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及步骤作向医院儿科的全科医生们进行讲解,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