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4-2 12: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赵艳 于 2016-4-2 12:02 编辑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
清明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风俗特点: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春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插柳
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节日体现了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今天的清明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清明永恒的主题。
小长假期间期间祭祀赏景固然重要,大家也要注意自身健康和安全哦。在这里送给大家一些温馨小贴士:
1、“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清明节假期较短,一定要合理安排行程,建议大家在城郊或距离较近的景点游玩,不要把行程安排的过于紧张,既不利于舒缓压力,又有可能劳累过度,或者因赶时间带来交通事故。
2、“清明时节雨纷纷”。南方已经进入多雨季节,请大家出行前注意关注天气预报,最好未雨绸缪,带上一把小雨伞。
3、“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请大家文明祭扫,上坟时千万要防范火灾隐患。
|
|
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感情需要理解珍惜 ,生活需要简单平静.